增至10萬石,1941年增至20萬石,以致引發了群眾的不滿③。為此,邊區開展“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的軍民生產自救運動。但是,生產運動期間,八路軍開發的荒地肥力不足,資金缺乏,農具不夠,部分地區加上天災,邊區留守部隊不能完成自給任務。以1940年為例,邊區要求留守部隊解決全年中一個半月的糧食,總計需要3400擔,然而只收了2400多擔,最後透過經營副業和商業、運輸業等輔助生產,才勉強完成任務④。可見當時邊區糧食等物資籌集的難度之大。
實際上,自從紅軍經過長征到達陝甘寧邊區後,在供給方面一直處於困難時期。為了開源節流、節約物資消費,邊區軍政人員的供給在1937—1940年已經降低到幾乎連溫飽都不能維繫的水平。1937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辦事處頒佈的《陝甘寧邊區議會及行政組織綱要》規定了各級軍政人員的供給水平:邊區正副主席、邊區參議會正副議長及廳處負責人,每人每月津貼5元,正副專員和正副縣長津貼每人2�5元,區長1�5元,而一般工作人員的津貼則為l元至1�5元;勤務員和炊事員為1元,1940年因為邊區經濟困難取消了津貼;伙食上傷病員略有照顧,公務人員同樣標準,1937年至1940年,每人每天小米1�4斤,菜金3—4分;邊區各級幹部的被服統一發放,每人每年單棉衣各一套,其他像挎包、毛巾等物品看經濟狀況發放⑤。按照當時邊區的物價,一元錢能買蔬菜三四十斤,或清油二斤,或柴火100斤,沒有肉吃;邊區政府工作人員分為三種伙食標準,差別極小:小灶每月2—3斤肉,每餐有一個白麵饅頭,中大灶沒有白麵饅頭,每月2—3斤肉;邊區廳長以上幹部吃小灶;科長以及老同志吃中灶,其他人吃大灶⑥。當時的邊區軍民就是在這樣極其困難的生活環境下,為了民族解放的事業而拼命苦幹的。
第16節;
1937年,毛澤東來到邊區醫院看望八路軍傷病員,見到了躺在醫院病床上的肖玉壁。
肖玉璧,陝西清澗縣城北馬家村人,時年44歲,1933年參加革命,身經百戰,是一位身上留下90多處傷疤的紅軍戰鬥英雄。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清澗縣區蘇維埃主席、定邊貿易局副局長、波洛地方稅務分局局長、鹽池稅務分局副局長等職務。此時的肖玉璧有氣無力、骨瘦如柴,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毛澤東便問醫生肖玉璧得了什麼病,醫生回答說他實際上沒有什麼大病,只要吃一個月的飽飯就行了。毛澤東知道當時邊區物資供給緊張,紅軍戰士因為營養問題已經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心情沉重的毛澤東便從警衛員那裡把中央特批每天補貼給他的半斤牛奶的取奶證讓給了肖玉璧,還囑咐醫生每天清早到中央機關管理處取奶。在醫院裡的肖玉璧因為有相對較好的伙食照顧和毛澤東給他的每天半斤牛奶,加上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身體很快恢復了健康。1937年12月,肖玉璧被組織上安排到清澗縣張家畔稅務分局出任局長(相當於稅務所主任)。肖玉璧對給他分配工作的人員大發雷霆,認為自己曾任過區蘇維埃主席、貿易局副局長,又是身上有90多處槍傷的老紅軍,怎麼也得分配給他與過去相當的職務級別,沒想到只得到一個鄉鎮稅務所主任的職務,頂多是個科級幹部。%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當時正值全面抗戰爆發,八路軍正在山西與日寇鏖戰,舉國面對侵略者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國形成萬眾一心的抗日熱潮。恢復健康後的肖玉璧沒有被組織安排到抗日前線,本身就考慮到他是老紅軍,年紀較大,且身體傷痕累累,出於對他的照顧才安排他留在後方。但是,曾經在貿易局和鹽務局當過局長的肖玉璧認為張家畔稅務局長的級別太低,說什麼“毛主席肯定不知道這事”,執意不服從組織的安排。
肖玉璧原來工作過的貿易局和鹽務局到底是個什麼機構呢?陝甘寧邊區的貿易局是個商業機構,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以前,陝北根據地已經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消費合作社。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中華蘇維埃中央國民經濟部為了打破國民黨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保障軍民供應,便進一步發動建立消費合作社。為此,中共中央專門成立了合作指導委員會,頒佈了《發展合作社大綱》,經過半年的努力,陝北根據地各縣鄉都建立了消費合作社。中央國民經濟部還建立了貿易局,其任務是向外購買除糧食以外的供給根據地軍民所需的一切物資,貿易局設在瓦窯堡。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