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古老天水的風貌不是還在麥積山、羲皇廟這樣的古蹟中保留得好好的嗎?天水的人文資源不是從其中體現出來了嗎?我始終覺得,人文資源的定義應該更看重其完整性,更看重景觀與環境的關係,而不是將景觀割裂開來,單獨存在。在中國,往往是與宗教相關的古蹟容易引起重視,比較好地保留下來。但這種與宗教相關的人文資源,多少都是某種程式化的東西,彼此有太多雷同的地方。

只有與一時一地的人自身相關的東西,與他們的生活相聯絡的景觀,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城市的個性在於民居和街道,在於民居和街道中承載的生活方式的回憶,年復一年、慢慢沉澱,彷彿生活的化石,帶來歷史縱深處的資訊,那一脈相承的、忠誠的過去。讓我們也對這“忠誠的過去”忠誠吧,不要再用“廉價的現代”取代它,不要再以經濟的發展為藉口來抹殺它,不要再用城市的異變來扭曲它,不要讓它因為我們的原因,漸漸消失。

謹以此文,寫給正在消失的天水,寫給中國大地上無數的天水一樣的古城,寫給因為我們的原因正在消失的“忠誠的過去”。我更希望,這種“消失”的情形能夠消失,“忠誠的過去”能夠被忠誠地保留,因為它並不僅僅屬於現在,屬於我們,更屬於未來,屬於後人。

心靈之約篇:張朝陽(1)

在電影《霸王別姬》中,他主演的程蝶衣,透過那慵懶、迷茫、敏感的眼神,似乎總是在想著什麼。——張朝陽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追憶張國榮

張國榮自殺了,只有46歲。知道這個訊息,心情感到很沉重。張國榮的歌和電影,承載了一兩代香港人和很多大陸人的回憶。不景氣的香港,又發生這樣讓人傷心的事情,而且這樣為我們熟悉的天王巨星,竟然也為情所困,選擇了不歸之路。正是“情何以堪”,人生太苦。

當年和張國榮同演一部電影的“三劍客”都已故去(鍾保羅因逃避賭債而自殺,時年30歲;陳百強因心情壓抑和吸毒過多而早亡,時年35歲)。去年,香港的知名藝員中,事情接連發生:羅文因病早逝,鍾鎮濤因鉅額欠債而破產,劉嘉玲被迫拍攝的照片被雜誌登出。香港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但發生的這一系列事情,使很多人在思考:為什麼有錢的人、有名的人,痛苦也那麼大?究竟更多的名和利,能否幫助減少痛苦?

李敖寫了一本書,叫《法源寺》,前年到北京,我在牛街找到了這家寺廟。寺廟裡幾乎沒有人,可以靜靜地看一些碑文。“法源寺”原來有很多名字,但最近的名字“法源寺”是雍正皇帝起的。佛教稱,人的痛苦是由於“貪、嗔、痴”導致的,而要驅除痛苦,就必須“戒、定、慧”,雍正更認為“戒”是驅除痛苦的“萬法之源”,“法源寺”由此得名。

雍正是個能幹、又有很多爭議的皇帝,同時他也是精通佛教經典的佛學大師。看過電視劇《雍正皇帝》的人都可以發現,雍正的一生過得實在是太苦。雍正非常勤奮,“國事、家事、天下事”,“立德、立功、立言”,每件事都放不下,都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痛苦的,何況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作為孤家寡人的皇帝,有痛苦找不到人說,只能自己扛著,只能從宗教中尋找安慰和良方。所以,雍正從“戒”中找到“萬法之源”,算是他的切身感悟。

心靈之約篇

宗教,從本質上是由於人們的心理需求產生的;看似複雜的宗教,有時也非常簡單;很多皈依宗教的人,往往是從一個字或一句話開始的。如果能把一個字給深刻理解了,萬法也就自然而通了。可是,真正做到“戒”,又是何其難,雍正本人也只是悟到,並沒有真正做到,因為人畢竟有情、有欲。做官,能做到皇帝;做藝員,能做到張國榮的地步,仍然有如此多的煩惱,怎一個“戒”字了得?

張國榮死於情,不是痛苦到極點的人,是不會走自殺這條路的。現在的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全世界的人都在羨慕中國經濟。但是,中國人自殺的數量也在大幅度上升,而且越是在發達的城市,自殺的人和心情壓抑的人越多。很多人都有這樣感覺:過去,物質生活確實貧乏,但現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好,而人的壓力、痛苦、衝突卻是從來沒有的多。難道物質的提升必須以精神作為代價嗎?

所有的哲學和宗教都在試圖回答以上問題。人類目前能找到的、最能發展經濟的模式,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對提升我們物質生活水準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一點,中國人感觸最深。但市場經濟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東西。例如:競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