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長江的滋潤、豐沛的雨水、溫暖的氣候、質地疏鬆有著天然肥力的土地,這一切,決定了華夏先民文明之始,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方式。受這一文明的影響,華夏先民腳踏實地,安分守己,講究禮義等級秩序,具有很強的道德倫理觀念。這些,構成了中華黃色文明的特徵。

華夏社會結構的進化,經歷了由群隊而部落而酋邦,最後過渡到國家的歷程。

奠定封建皇權的鐵血之王(9)

群隊和部落是先民們在原始漁獵時代的社會結構形式,是相互間自願結盟的產物,內部成員關係平等,沒有正規的政治組織領導人。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伏羲氏教民結網漁獵就屬這一時期。

隨著農業文明的定型與成熟,各部落便擁有了相對固定的耕作地盤與生活圈子。為了發展與擴張,部落間的矛盾與衝突日趨激烈,最後不得不用戰爭的方式才能得到解決。而酋邦,就是部落間相互吞併的結果,這種建立在武力征服下的社會結構自然就具有了剝削與壓迫的性質。進入酋邦後,酋長擁有真正的實權,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酋長位居頂端,下面是唯命是從的各級大小官員,後來又凝固為永久世襲的特權制度。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炎帝相爭及炎黃聯合大戰蚩尤時代,此後的堯舜禹時期,也屬酋邦性質。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華夏先民的生存基礎。因此,他們不得不由單獨而微弱的個體聯合成一個力量強大的集體共同治理水源。於是,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個人權威,完成了從神到人的偶像崇拜。

禹之子啟繼位,王權世代相襲成為夏朝的一種特權制度,這便標誌著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當酋邦向國家轉化後,就在政體上繼承了個人統治的遺產,從中發展出某個人對其他人實施無限而絕對的權力統治的政治結構,這,也是人類最早的專制主義模式。

華夏先民在早期的農業耕作方式下,必然固守於一塊不大不小的固定地盤,對外很少交往,血緣關係形成相互間聯絡的一條重要紐帶。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套凝固的宗法制度,周王朝的政體結構——分封制就是建立在宗法制家族組織之上的。宗法結構的核心內涵如王權的嫡長子世襲制、宗君合一、集政權與神權為一體、金字塔結構及政治組織系統的嚴密完整尊卑有序、帝王以孝治天下的家國同構模式等,在兩千多的封建社會里一直髮揮著它的強大作用,直到今天,仍在人們的生活觀念中起著潛在而深刻的影響。

也就是說,中國的自然環境與生存、生活方式決定了它的政體只能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的封建專制統治。這是華夏大地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發展的自然結果,並非某一個人能於一朝一夕可以“扭轉乾坤”加以改變的。就連風雲激盪、巨濤狂卷的春秋戰國時代,在政治上也無法攪動傳統的宗法觀念,無法觸動封建集權的政治根基。王權與專制,似乎從來就沒有被任何一個先民產生過半點懷疑,哪怕中國古代最為賢哲的聖人,也不得不既誠惶誠恐、又心悅誠服地跪拜在它的腳下。在流傳至今的所有先秦時期的文字典籍中,無論怎樣搜尋,也找不到有關呼籲民主的片言隻語。

如果我們將目光稍稍移開,投向具有現代西方民主之源的古希臘做一短暫停留,許多一直纏繞著我們的困惑,也許能夠豁然而解。

與前秦處於同一時期並可相互比肩相互媲美的古希臘文明,其發展之源——自然地理環境與中華截然不同。希臘是全歐洲山陵最多、地面分割最為破碎的國家,山多地少,土地貧瘠,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冬分佈不均,這些自然條件註定了不能以糧食作物構成希臘的經濟之源,大都依靠海外採購。然而,希臘在整個地中海地區處於中心位置,海岸線曲折綿長,港口眾多,擁有無與倫比的海上優勢,他們是商人、旅客、海盜、掮客、冒險家,創造的是一種有別於黃色文明的藍色文明——殖民、綜合而開放。

希臘人從未束縛於一塊狹小的地盤,他們要向海外運進糧食,進行海外貿易,向海外殖民,大海,就是他們無拘無束活動著的廣闊舞臺。為了生存與利益,人們間的聯合,不時的重組,很快就打破了氏族血緣關係。個人的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年輕,充滿活力與激情。相互間的聯合必然導致現代意義上的法律雛形——合同與契約的誕生。而建立在互惠互利、互相自願、平等自由等基礎之上的法律,就是民主制度的實質與象徵。

。 想看書來

奠定封建皇權的鐵血之王(10)

雅典是由部落聯盟之間的合併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