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朱標便把張一凡給他講得老百姓喜歡簡化字的事情,給他爹說了一遍。
朱元璋聽了,點點頭說道:“如能簡化字卻又不影響字的原本意思,不會混淆字,那確實是可以的。”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似乎是回想了下朱標之前所說得幾個內容,然後才說道:“全民識字這一塊的相關事情,你也寫一個詳細的出來。”
“是,父皇!”朱標聽了,高興地回答道。
他知道,他父皇該是能接受這個提議,便又對朱元璋說道:“父皇,您是不知道,一凡在他那個武備堂也在推廣識字,還教他們算數,別得不說,就只是火炮發射這一塊,兒臣就感覺他們會比一般將士厲害多了!什麼三點一線,拇指測距法,表杆測距法,都是一套套的,只是可惜還沒有火炮實際操作,要不然就能知道到底有多厲害了!”
“哦?”朱元璋一聽,有點意外道,“聽你這麼說,那個武備堂的軍卒,火炮真能打得準?”
朱標聽了,無奈地提醒道:“他們沒有火炮可以演練,但是兒臣看出,該是真能準一點。”
說到這裡,他想了下又補充道:“還有,一凡說他們識字明理之後,會比不識字的更能征善戰……”
說著,他把張一凡當初和藍玉的對話都給講述了一遍。
朱元璋聽了,眼睛發亮道:“既然如此,那就叫他們都來京師看看,剛好那種轟夷大炮已經有七八門打造出來了。讓他們儘快來京師。如果火炮打得好,就可以一起派往邊關。”
還有一點,他是沒有說的。
對他這個皇帝來說,如果打仗只是依靠幾個名將,那絕對不是他所希望的。而如果能透過武備堂那樣的學堂,可以培養出真正能領兵打仗的將領,那在兵事這一塊,他都能放心不少了。
原本這是他在內心的隱憂,如今聽到朱標所說,幾乎是下意識地,他就想武備堂的那些軍卒有出息。要是有可能的話,朱元璋就打算栽培他們,而後推廣武備堂的做法。
這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他沒有說出來。朱標聽了他的話,卻是以為自己的建議讓父皇接受,算是在自己妹夫那邊有了交代,也是很高興。
朱元璋同樣高興,兒子去了香山縣一趟之後,他的收穫極大。可人心不足啊,他就帶著期待,繼續問朱標道:“香山縣那邊,還有何事?”
朱標聽了,馬上就回答道:“有關那個專利的事情,兒臣和一凡聊了,他覺得之前的想法有點不符合現實,就準備在他的作坊內設立研究組……”
他接著把專利的改進版給朱元璋彙報了下,並且說明這方面可能在開始的時候投入會比較大,短時間內恐怕不會有什麼收穫。
朱元璋聽了,點點頭說道:“這事兒不急,等他搞個一年看看情況再定吧!”
這時候,他覺得把香山縣劃出來,讓張一凡在那折騰,真得是個不錯的辦法。事情好不好,做過就知道了!
說完之後,他就再問道:“還有什麼麼?”
朱標聽了,本來想說沒有了,不過馬上又想起來時候的事情,便對朱元璋又說了南洋的調查結果,以及張一凡的建議,說進貢虧本,不能持久,不如做買賣的好。
朱元璋聽了,一下就皺了眉頭,這個建議,他有點不喜歡,當即說道:“一凡這是有點小家子氣了,那些是番邦小國,以恩示之,彰顯天朝禮儀便是。”
在他看來,這些番邦小國,要麼有海攔著,要麼山高路陡,還都是化外之民,他去花這個心思實在沒必要,甚至還打算給子孫定規矩,把番邦小國列為不徵之國,不讓子孫對他們動刀兵,免得得不償失。
不過,因為張一凡在香山縣的巨大成就,讓他很是高興,因此,在說完這話之後,他稍微猶豫片刻之後,還是對朱標說道:“不管他了,他在香山縣,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這個意思是,朝廷層面,還是以前的態度。香山縣是特區,就不管了。
朱標聽了,略微有些失望。他是比較贊成自己妹夫的建議,但是父皇最大,只能父皇說了算。
暫時放開了這些心思,他又對朱元璋奏道:“父皇,一凡還說了個輿論控制的事兒,兒臣覺得也有道理……”
當時在香山縣藏書閣的閒書話題中引出的輿論控制對話,朱標都給他爹轉述了起來。
朱元璋一開始還不在意,可聽到後來,表情頓時嚴肅起來了。
他比朱標經歷的事情要多多了,其實非常知道輿論的重要性。只不過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