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討論、參觀、演講等活動,每月一次。參加者除陳鶴琴、董任堅等人以外,主要是來自上海工部局所辦各小學的校長,以後南京的讀書會也不定期地開展活動。讀書會活動堅持了5年。
在陳鶴琴的設想中,中華兒童教育社應該成為國內研究兒童教育的中心,具有兒童教育實驗、兒童教育輔導、兒童圖書館和兒童書籍日用品代辦部等功能。因經濟拮据,陳鶴琴一方面竭力爭取當局和各教育機構的資助或幫助,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多方籌募資金。他很懇切地說:“我們知道,一根木頭是不能夠造屋子的,一根蒿子也不能夠駕船的,一定要群策群力,才可以成功一種事業,所以要喚起社會的同情,徵求合作!”他向全社會大聲呼籲:“……兒童教育,是建樹國家的基本教育,我們要以全力發展兒童教育,這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們的力量有限,希望對我們表同情的人,幫助我們,使我們對兒童教育的事業得以順利地進行!這不獨是中華兒童的幸福,也是國家的幸福啊!”《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314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在國內,陳鶴琴是公認的兒童教育專家,也是中華兒童教育社的核心。他在兒童教育研究、實踐方面的成果獨樹一幟,在國內教育界享有很高的聲望。他曾請陶行知為中華兒童教育社寫了一首《教師歌》,作為該社社歌。歌詞內容反映和代表了陶行知、陳鶴琴兩人在新教育潮流中所形成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他們將兒童作為主體,提倡對兒童人格的充分尊重和與兒童平等相處;他們瞭解兒童的個性和心理特點,相信兒童的創造力,這是兒童教育的必要前提和真諦所在。歌詞中寫道:一
來!來!來!
來到小孩子的隊伍裡,
發現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導小孩,
除非是發現了你的小孩。
二
來!來!來!
來到小孩子的隊伍裡,
瞭解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導小孩,
除非是瞭解了你的小孩。
三
來!來!來!
來到小孩子的隊伍裡,
解放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導小孩,
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
四
來!來!來!
來到小孩子的隊伍裡,
信仰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導小孩,
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
五
來!來!來!
來到小孩子的隊伍裡,
二 中華兒童教育社(3)
變成一個小孩。
你不能教導小孩,
除非是變成了一個小孩。《兒童教育》和“兒童教育”叢書是陳鶴琴主持下的中華兒童教育社最重要的出版物和交流渠道。前者的前身為《幼稚教育》,由第三期起改名為《兒童教育》,範圍擴大到小學教育,不僅發表全國知名兒童教育專家的觀點、論述,還向研究者提供具體教材供討論之用。該刊物成為全國教育學者和師範院校師生必修的課外讀物,更由於作為新教育國際聯盟中國支部機關刊物,經常刊登反映國際兒童教育研究最新成果的特點而廣受歡迎,是三四十年代最富影響力的教育學術刊物之一。後者由知名教育家鄭曉滄主編,選取國內外兒童教育名著進行編譯、介紹,共計十餘種,出版了《兒童初期教育》、《兒童課程》、《性的教育》、《兒童文學》。此外,由吳研因主編的各種兒童讀物,因為國內幼稚園和兒童的閱讀與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而受到好評,也使中華兒童教育社的功能在研究問題的同時,更趨重於交流與實際應用。
1931年秋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授羅格及夫人來到上海講學,他是繼杜威、孟祿、克伯屈等之後來華訪問的又一位美國新教育和哥倫比亞教育學派的重量級代表人物,也是“兒童中心教育”的倡導人之一。在此之前,中華兒童教育社曾邀請文納特卡制倡導人華虛朋博士講演《關於兒童中心教育運動》,並出版文納特卡制專號。在陳鶴琴主持下,羅格夫婦分別向中華兒童教育社在滬社員和工部局所屬中小學教職員作了題為“新教育的精神”的演講,陳鶴琴作即席翻譯。
演講一開始,羅格教授就提出“所謂新教育系本國文化的結晶,根據本國文化而建設的教育”,他反對一味模仿他國的教育模式。以菲律賓為例,由於美國化的教育造成劃一、呆板、注入式、機械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