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更多了一個心眼,對華爾街上的市場操縱行為有了更深的認識。
以至於後來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教金融學時,經常把這個故事拿出來講給學生們聽。因為他知道,瞭解這類欺詐行為的投資者越多,這樣的詐騙活動就越沒市場。
【格雷厄姆智慧結晶】
格雷厄姆認為,股票市場中的內幕訊息往往都是假的,私下交易、場外買賣股票的風險就更大了。像他這樣的業內人士都會上當,就難怪普通投資者了。
瞭解公司為什麼更正資料(1)
在將普通股價值建立在公司報告的每股收益基礎之上的情況下,公司管理者透過隨心所欲的和不正當的方法控制公司股票價格水平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儘管我們可以肯定絕大多數管理者是誠實的,但是疏鬆的和“別有用心”的會計方法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通病也是不可否認的。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資理念】
格雷厄姆認為,即使股票價格是建立在每股收益基礎之上的,透過人為和制度的因素控制股價也易如反掌。
也就是說,無論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還是會計制度本身,要想透過捏造公司收益並藉此來影響股價變動,仍然是司空見慣的。與此相比,投資者還很容易被矇蔽。
他說,投資者特別要關注上市公司主動更正相關資料的行為。在這些資料變動中,必定存在著某種隱情。據此深入挖掘,很容易發現問題。
例如,美國股市中有一家克拉夫特乳酪公司,它在1927年之前有相當一部分廣告支出被列入遞延費用,準備用今後的經營成果慢慢攤銷。比如在1926年,該公司大約投入100萬美元廣告費用,其中只有一半被列入當期費用、衝抵收益。
按理說,另一半費用應該列入遞延費用賬戶的,可奇怪的是,該公司卻把這部分已經支出的廣告費用用來衝減利潤結餘;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在遞延費用賬戶中,在過去幾年累計結轉的餘額中,大約有48萬美元透過沖抵利潤結餘而被一筆勾銷。
就這樣,1926年出現在該公司向股東大會提出的財務年報中的收益總額為萬美元。1927年,該公司準備將增發的股票申請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了,大概是發現上年這樣的賬務處理容易引火燒身,於是又將已經公佈的1926年的總收益萬美元重新更正為萬美元。
格雷厄姆說,如果不是該公司不打自招,許多投資者都會被矇在鼓裡,根本不知道該公司的總收益實際上只相當於原來公佈的43%。
他認為,上市公司偶然產生的盈利或虧損,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衝抵當年經營成果,確實是一件不容易把握的事。
尤其是遇到1932年這樣的股市大崩潰,幾乎每家公司都為在當年的收益不至於過於難堪,千方百計採取措施,很不恰當地調整盈虧賬戶。
遇到這種情況,投資者為了恢復當年收益的真實面目所作的努力,許多是徒勞的。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收益是捏造出來的,令人防不勝防。
例如,1932年美國機械和金屬公司用鉅額費用衝抵盈利,從而造成過度虧損。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為未來的利潤賬戶增添一些亮色。
1932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存貨和應收賬款餘額為200萬美元。據此進行倒推,該公司1933年的收益大約有20萬美元。而現在該公司透過盈虧調整,把存貨和應收賬款餘額調整為160萬美元,這就意味著該公司1933年的收益大約可以相應增加40萬美元,增加到60萬美元。
別看這60萬美元的金額好像並不十分龐大,可是要知道,如此這般調整後的收益,卻比原來增加了2倍。也就是說,這使得它的真實收益在原來的基礎上扭曲了3倍。
格雷厄姆說,這個例子是比較惡劣的,也是比較典型的篡改賬目。
由於從盈利或資本中計提資金,把它作為收益來對待,這種會計舞弊方法並不為廣大投資者所熟識,甚至連專門的證券分析家也很難察覺,法律部門和股票交易機構對此好像也無可奈何,所以這種危害很嚴重。
再看看捏造收益的另一種常用伎倆:存貨的虧損。一般來說,除非遇到非常特別的外部經營環境,否則在把存貨的價值減少到市場價值同等水平時,最常用的方法是衝減當年收益,而不是衝減往年利潤。可是,這個問題同樣不被廣大投資者包括證券分析師所關注。
1925~1927年,當時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