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義務”、“享受權利”, 大肆鼓吹漢族優秀論。由於中國積厄已久,必先推翻滿清,消滅阻礙勢力,建立新的制度,才能按照民主共和社會的設想來完成革命。
梁啟超則認為中國國民的才智並不是天賦的,人民民主思想的養成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僅僅依靠一兩個傑出人才是不可能實現民主自由政體的。況且中國戰爭###不止,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而革命必然引起戰爭,必然群雄並起,戰亂頻繁,社會混亂,人民難以為生。在民主共和商未深入民心,建立民主制度必先建全黨政黨制度,可是現如今中國存在的政黨甚至自己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何從來完善政黨制,進而兩黨甚至多黨來競選總統?在現在的狀況下,中國應先實行一時期的開明專制,以引導人民思想的前進方向。
關於在國家實行何種革命,他們各有自己的觀點。革命派大多數也贊成立憲制,但是都認為革命是立憲的前提,立憲只能是革命的結果,手段與形式不一樣,革命派接受的是民主立憲,而不是君主立憲,中國的命運不能由君主來決定。梁啟超的“開明專制論”遭到了革命派的強力反擊,
同時由於革命派的鬥爭毛矛頭直指滿清封建政權,以推翻滿族政權為目的,雖說有一定的進步性,但是由於其狹隘的民族政策,必然導致民族矛盾加劇,西方帝國主義干涉。他們當時都認為“中國今日滿漢不併立”(汪精衛語),排滿是革命派宗旨,請立憲就是背黨綱,服從異族人統治。儘管如此他們甚至還抱對滿族的不滿,發洩到立憲派的身上,認為他們的思想言論侮辱漢族思想,譏諷他們擁光緒為聖主,是清廷死心塌地的滿族奴。
革命派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了一波熱潮,反對滿清統治的呼聲越來越高,形勢越來越嚴峻,梁啟超害怕由於滿族的被驅會引起其他少數民族的恐慌,致使國家分裂。他在《新民叢報》上呼籲革命派發起狹隘的民族復仇主義,希望真愛國者能夠“節制感情,共同向一最高目的以進行也。” 這也是革命派和立憲派論爭中的種族革命。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預備立憲的背景
八國侵華戰爭結束後,京城一帶一片狼藉,社會遭到嚴重破壞,慈禧太后回京後,依然整日醉生夢死,看不清社會形勢的嚴峻,皇宮裡面歌舞昇平。
然而言論界一片熱鬧,革命共和派與君主立憲派矛盾越來越大,梁啟超的轉變成為一條點火索,引爆了整顆“炸彈”,一時言論界開始了激烈的論爭。這個時候,立憲派、革命派兩黨衝突愈烈,1904年5月,徐勤在康有為的命令下在香港創辦《商報》,大力提倡保皇扶滿,鼓吹君主立憲,革命派人士在《中國日報》和《世界公益報》等雜誌上作文反駁保皇觀點,甚至誣衊梁啟超。香港的兩黨論爭爆發。不久,孫中山發表《敬告同鄉書》,號召劃清保皇與革命的界限,兩黨的合作告一段落,開始了真正的決裂。
可是就在這形勢嚴峻的時刻,不幸再次降臨到梁啟超的身上:摯友黃遵憲因肺病醫治無效於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逝世。悲痛襲上心頭,淚水模糊了眼睛,多年的委屈與事業的不暢,一下子全湧了出來。《時務報》館兩人一起撐起了宣傳維新變法的大旗,隨後一起出走時務學堂掀起了湖南變法的熱潮,戊戌變法失敗後互相藉慰那兩顆一樣受傷的心。二人雖年齡有所差距,但那一顆一樣為中國命運跳動的心卻是一樣,堅挺充滿活力。
黃遵憲的思想見解與主張,在當時社會上頗受矚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他沒有和梁啟超一起從事實際運動,可是他在維新派中享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與梁啟超有很多共通之處,對梁啟超的影響不小。梁啟超失意時,是他激發梁啟超心底的激情,重新喚起那個呼風喚雨的青年;梁啟超事業得意風發時,是他送去讚譽鼓勵與警示。在二人的心中,都彼此視為知己,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這樣記載其事:
二月二十八日忽得噩電,嘉應黃公度先生遵憲既歸道山。嗚呼痛哉!今日時局,口失斯人,普天同恨,非特鄙人私痛云爾。吾友某君,嘗論先生雲:有加富爾之才,乃僅與詩界批一新國土。天乎人乎,深知先生者,必能信此言之阿好也。
先生治事,文理密察之才,以吾所見國人多矣,未有一能比也。天禍中國,嗟跌之數十年,抑亦甚矣,乃更於其存亡絕續之頃,口奪斯人,嗚呼,何一酷至此極耶!
戊戌變法失敗後,清王朝更加衰弱,國內民族危機嚴重,國外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清王朝猶如一隻被群狼包圍的肥羊,義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