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寮國的各條滲透路線進行空中偵察。第二步是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馬克斯威爾·泰勒可以利用這一前景鼓勵南越領導人維持好秩序。
馬克斯威爾·泰勒返回西貢,給南越領導人帶去了如下訊息:美國繼續提供援助的前提是政治穩定,這意味著將軍們必須停止互相暗算,停止反對政府。然而這項命令沒有產生任何效力。西貢的將軍們與從前一樣拉幫結派。馬克斯威爾·泰勒回去後不久,他們解散了政府的一支重要武裝,發動了另一場政變,其目的似是要以軍事統治取代文官政府。
這次政變激怒了馬克斯威爾·泰勒。他視此為對他個人的侮辱,他要求南越領導人來見他,對他們嚴加斥責,就像教官訓斥新兵一樣。也許他的法語出了點問題,他諷刺那些顯然不理解他關於穩定一切的命令的官員說:“你們這些人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現在我們得看一看怎樣才能解開這團亂麻。”這些訓斥既引出了一些羞愧的微笑,也招致了對他的怨恨,而且沒有任何具體結果。
懷著沮喪和絕望的心情,馬克斯威爾·泰勒向華盛頓呈交了一份年終總結,指出: “如果局勢每況愈下我們應該尋求擺脫目前與南越政府的關係,撤回我們的大批顧問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擺脫這個靠不住的盟國,讓南越政府自行其路,自負其責。”
我們這些讀過馬克斯威爾·泰勒此電的人沒有重視這段內容。我們(我相信也包括馬克斯威爾·泰勒)都希望不做任何可能導致“遏制堤壩”決裂的事情。事後才明白,馬克斯威爾·泰勒提出的策略——執行一項迫使南越人要求我們離開的計劃,或者因局勢混亂而迫使我們撤回顧問——將使我們大大地減少生命損失、資源消耗,也不會使我們的遏制政策遭到那樣嚴重的失敗。顯然,抽身而退是我們理應選擇的政策。
但我們未做此選擇。
相反,我們繼續思考採取何種軍事策略的問題。十二月三十日,總統在致馬克斯威爾·泰勒的一份私人電報中表示,他對參謀長聯席會議一再請求准許轟炸北越頗感惱火。他對馬克斯威爾·泰勒說:“我得到的軍事建議都呼籲大規模轟炸北越。我從來不認為能從空中贏得這場戰爭更需要和更有效的是一定數量的地面部隊我更希望美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得到加強。”這項大規模動用美國地面部隊的建議是較為突然的。
馬克斯威爾·泰勒對此進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分析,這是我與越南打交道的七年中,從西貢收到的最好的分析報告:我們在此面臨著嚴重惡化的局勢: 政治騷亂持續不斷,軍隊不負責任,勾心鬥角,平亂計劃有氣無力,反美情緒正在滋長,越共直接對美國人採取恐怖主義行動,在整個南越道德淪喪,信心喪失。除非這些情況發生變化我們不久很可能會面對一個充滿敵意的政府,一邊與民族解放陣線(越共的政治組織)和河內尋求和解,一邊要求我們撤離基本上沒有時間改變這種局面了。
然後他轉向地面作戰問題。他謹慎地向總統指出,根據以往的軍事經驗來估算,擊敗越共需要動用大量軍隊: 人們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越共的暴動經常獲得成功。越共的基礎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奠定的,經過多年發展,已達到目前的規模(擁有大約十萬名訓練有素的游擊隊員)。他們在北越和寮國有無償提供物資的後勤供應基地。就我所知,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成功的反游擊戰役是不具備下述兩個條件的:平叛軍隊的人數超過游擊隊十倍以上;切斷游擊隊的外援。
馬克斯威爾·泰勒強調指出,過去兩年中,南越政府軍和游擊隊的人數比率從未超過五比一,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比例。
他繼而反問道,我們該做什麼?他說,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國家的特點,建立一個難以生存的領導集團,大量增加南越的軍隊數量或封鎖邊界不使敵人滲透進來。”他認為,其結果是我們不得不採取新措施,“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唯一可能有獲勝機會的選擇是漸次展開空襲以直接打擊北越的意志”,以便創造“有利形勢與河內談判”。他同意總統的看法,即游擊戰不可能從空中打贏。空襲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向北越領導人的意志施加壓力”。馬克斯威爾·泰勒在這封長電中最後警告說,“我們目前正在走下坡路,必須冒險作出改變”,因為“現在不採取積極行動就會在不遠的將來遭到失敗”。
然而我們沒有采取行動。一月初,越共在幾次戰鬥中重創了南越的兩支精銳部隊。據得到的情報,北越的正規軍已開始進入南越,所以南越軍隊的失利使我們更加擔心河內和越共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