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祠的崇拜多得無數,流傳下來的卻不多。對於巫祠崇拜,在今天是當作中華民族的祖先。但是在巫祠時代,不同的崇拜便是不同氏族的標誌。這就象今天的不同民族的信仰一樣。
高辛傳播到很大的範圍。據記載,嚳曾經達到了洛陽地區,在那裡建立了亳都。亳,是商語,祭祖的地方。亳都被認為在洛陽地區,偃師,二里頭。在今天的地圖上,標記亳的地名在河南商丘不遠有一個,在安徽北部有一個。亳應該是嚳以後,高,廟形式的祭祖的地方。亳是商語,亳的地區也在商地。嚳是商祖先時代的崇拜。
記載說,嚳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女,曰姜源,姜源生周的第一代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簡狄生商的第一代契。次妃陳鋒氏女曰慶都,慶都生放勳(堯)。次妃……氏女曰常儀,常儀生帝摯。
嚳有四妃,認真的記載在史記中,可知,戰國時很盛傳。嚳是周,商,堯的“父”,奇怪嗎?可笑嗎?父關係卻是戰國人的認真的思考。周人的有邰氏女是元妃,可知,這個“典故”是周人編出來的。周與商是“仇家”,周人卻認了商祖先為乾親。到了周時,開始有講史的說書人,歷史從巫祠解放出來留下了繪聲繪色的歷史故事。說書人講述商史,周史,講述堯舜禹,講述軒轅黃帝,講述玄鳥和大腳印。說書人從資料中感覺到了商周的起源關係,編出了父的故事。故事是說書人編的,名字卻是流傳下來。這些名字沒有姓,如果是周以後的編造,一定加姓。這些名字又顯示了母系制的特徵,說嚳的四妃不說某人的女兒,而是說某氏女。
嚳有4妃,嚳是商,周,堯的父。這意味什麼?
我們已經知道,嚳是巫祠崇拜,也就是神。那麼,嚳就是商人和周人的人種神。探索到這裡,事情很明白了,嚳的傳說揭示了母系時代的婚姻形式:始族母親到巫祠去完成婚配。
從嚳的資料知道了,嚳崇拜向西傳播到伊洛,向南傳播到黃淮(祝融),覆蓋了廣大的範圍,為古漢語氏族奠定了人口基礎。
嚳是個古老的太行土語。嚳,意山洞。嚳字用做崇拜以後山洞又寫作窟,高辛巫祠消失了,嚳字就成了古字。嚳與祭祀有關,早期的祭祀在山洞。祭祀的山洞是天然的,巫祠沒有開鑿山洞的能力。北方的遊牧氏族將山洞祭祀的習俗保留下來。
這樣,嚳就成了專用的神聖的名字。
在今天,人們這樣說話:“走,上廟去,拜佛去。”在嚳時代,可能說:“走,拜嚳去。”在當時,說拜嚳,誰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只是後人不能清楚。在今天叫牛,馬,羊,人人明白。如果叫大武,一園,柔毛,大約少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大武,一園,柔毛是北魏語。北方氏族的語言,保留了基礎漢語的痕跡,聽起來多麼象今天的口語?嚳就是這樣的語言,不過是更古老。
在文字時代,詞語保留的時間長一些。在口語,象山洞祭祀這樣的事情過去了以後,也許三,五代人以後就從記憶中消失了。東漢以後,北方氏族進入黃河流域,出現了幾百年的南北朝局面。北方氏族也將自己的習俗帶到了黃河流域,開鑿了佛教石窟。開鑿石窟約始於東晉十六國,盛於北魏,隋,唐。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高辛是眾多的巫祠中的一個。高辛能夠發展起來,流傳下來,大約與火有關。從生育神到火神。這是可能到的。在幾千年的崇拜中賦予了神更多的職務。
史記&;#8226;楚世家中有一段話:
“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
(重黎是帝嚳的火神,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授於“祝融”榮譽。這是一段從古漢語角度解釋祝融的話。)
這一段話是依據戰國時的資料,戰國人這樣認識。祝融是崇拜的名字,與氏族的起源有關,重黎又是一個崇拜的名字,重黎與火有關。居火正,是說擔任火正的職務。總起來,是一段祝融人的古老的傳說。古人將火,重黎,祝融,嚳聯結到一起,是因為有歷史的事實。楚的祖先吸收了古漢語文化,這是很長時間的匯合過程。
火的使用很早,很平常,從第一片陶片算起,已經萬年有餘。為什麼到了巫祠時代引起了關注?製陶用火沒有發生太大的困難,製陶用火跟今天的煮飯用火差不多,是火就能煮熟飯。不需要神的幫助。但是在巫祠時代已經開始了銅的冶煉。開啟商史,立刻注意到了高度冶煉技術的青銅器,大約少有人想到,從銅的發現到青銅器的實現,走過了多麼長的路,經歷了多麼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