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寫字就是磨練意志的過程。他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下了“行百里者半九十”七個字。他解釋道:“很多人要去一個目的地,行了九十里路,大多數人就停住不走了,走不到頭的原因,就是沒能堅持下來,沒能堅持下來,就成功不了。在寫字這條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能夠堅持,經得住意志的磨練,就能前進,就一定會有收穫。”

李老師又回頭看了看我練習寫的字,緩緩地說:“堅持前進的路上,有一個漸變的過程。漸變當中,也有反覆。”他站起身來,說,“天天能夠堅持寫字,實際是在進步,自己有時看不出來,有時還感到自己退步了,實際上這是在進步。比如把鐵練成鋼,把鐵燒紅了打,打了又燒,到了一定時間,就成了鋼。鋼和鐵性質變了,突然變了,是因為火候到了。打鐵的過程就是漸變的過程,漸變中的最難問題,就是要有志氣,沒有志氣,就會在漸變中萎縮了。王羲之的孩子問他,怎麼能把字寫好,王羲之指著院裡的八個大缸說,打滿了水就行了。”

這時候阿姨叫吃飯了,老師說,“不急,上次你的作業我看完了,上一次的筆記我要看一看。”可染老師看完了我的筆記,說,“我給你講的歸納起來,就是寫字的提按和轉折。”他特別在這幾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

四、畫樹的學問

那個時候,我一有空就到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香山、頤和園這些地方去畫畫。因為可染老師有“對景寫生”幾個字的教誨。每次寫生前他都認真地告訴我:“鄧偉,對你的寫生沒有時間限制。你要有像看一場電影那樣的興趣和態度,好好動一動腦子去畫。”

記得還是可染老師住在香山東宮村的時候,有一次我跟他去櫻桃溝畫畫。到了地方後,他就圍著幾棵樹一個勁地轉著看,轉了好長時間,他才動筆。他還給我講過一件事情,他說,聽西安的一個朋友說,西安電影廠的著名導演史東山,帶著他的助手們去選一個場景,去的時候,他讓助手帶了一兜木頭橛子。到了拍攝地點,他認真地一個角度一個角度地看,看好了一個機位,就放上一個木頭橛子。可染老師說,史東山選場景的角度和咱們寫生選擇角度是一樣的,就是不要匆匆忙忙地定地點,要認真反覆去比較著看,覺得可以了,再動筆畫。

老師住在醫院裡的時候,送給我一個筆記本,開啟本子的第一頁,只見上面有老師的一個學生寫的這樣幾句話:學問都是接力賽,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始接著跑。學習方法:間接與直接兩種,間接比較廣(古今中外)結合思想、生活吸收,到直接經驗中考驗。——錄可染老師語。我想,可染老師希望我要把繪畫這門知識當作一種學問來做。接著他就給我講,要想畫好畫,一是要有雄心壯志,一是要下苦功夫,二者不可缺一。這一天他給我講了造型問題“一切物體都不是平面的,都有三個面,生活中也沒有一個東西是平面的,造型藝術很大的發現,就是描寫形象規律,用體積、空間觀察一切。畫的時候,一定要細畫,先觀察,看準了,再用認真的態度去畫。認真畫一張,比潦潦草草畫十張好。”

可染老師看了我畫的中山公園風景寫生畫,他結合我以前在積水潭醫院畫的園林,說:“畫風景畫,首先要把物件分成一、二、三等等若干層面,在這若干層面當中,要分出來最重要的,次要的,一般的。而觀察物件的方法,是:一、對美好的地方,要緊緊抓住,不放過,像看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似的。比如說,你畫的積水潭醫院的小園林,小橋不是最美好的,最美好的應該是樹;二、變化的地方,只能強調,不能減弱;三、有特點的,不能忽視。”

講到畫樹,可染老師說:“樹的形態好壞在於樹幹,葉子是次要的,我平時畫了很多樹,恐怕畫了也有一萬多棵樹了吧?到現在還在畫,也還沒有畫好。每棵樹的枝幹,都有生命力,給人力量感。因為這是立起來的一個整體,樹的枝幹轉折以及向後長的部分,要在平面上表現,就要把前後關係表現出來。古人講“四面生枝”就是這個道理。還有樹葉,每畫一筆,要能把是什麼樹的葉子交待清楚,這樣才會有立體感。只有詳細觀察,慢慢的畫,才能逐漸掌握規律。”

說到這裡,可染老師指指我的畫就說:“我為什麼願意教你這個小孩?就是因為你能按照我的要求,認真地仔細地去觀察事物,和我想的是接近的,所以才願意教你。”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對老師說:“我這樣做,離您要求的,還相差很遠呢!”

可染老師反覆強調觀察的重要。他說:“觀察一個事物,最好能像用放大鏡那樣,因為那樣能看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