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也沒有1200公里的,更不用說米格-21了。它們只是仗著先前有蘇-27的保護,以最省油的方式飛行,才能在返航中保護預警機的。加油機已經完了,剩下的3架蘇-27驚魂甫定之下發現根本沒有補充多少燃油,只得參加預警機返航的護航之列。
在這麼亂哄哄的場景中,接下來倒黴的就是下方的4架“海鷹”了,它們是不可能飛到大陸的,只能回到第一直升機平臺。平臺上升空的2架海鷂過來了,可是轉瞬間就有4架殲-10M飛了過來,搏殺的結果是2:0。至於“海鷹”自然由殲-17來解決了。
再說印軍預警機的指揮官突然發現自己北部550公里處鑽出了龐大的敵機群后路被斷,於是率領龐大的機群想奪路返航。可是立即發現不妙了,只見前方有4架敵機升到了26000米的高空,並高速逼近。米格-21、LCA的升限都只有18000米左右,根本無從進行攔截。自己方面唯一能與之抗衡的米格-31已經在很遠的南方,不可能返回來迎戰的。只得指揮3架蘇-27、4架LCA到前方的升限處發射“阿斯特拉”與R-73導彈進行攔截試驗了。因為對方其餘的64架戰機也急升到12000米的高空,看來是想高舉高打。只得指揮自己的63架戰機到自己的上空護駕了。當相距260公里時,超高空的4架殲-8突然加速到2。6馬赫從前半球的4個方向發起突擊。印軍指揮官趕緊增派LCA分散攔截,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威脅來自下方。
在預警機航路的前方30公里處突然升起了1艘041型潛艇,剛浮出海面,導彈發射筒的蓋板就陸續開啟了,連續升起的4枚導彈自然都是“照顧”預警機的,目標資料則來自空中的殲偵-14A。指揮圍殼升起的雷達天線運轉後開始自行尋找其他的小目標了,一枚枚導彈拖著壯麗的尾焰奔向各自的目標,它可以持續地發射32秒。那麼印軍不會下來攻擊嗎?不會!一來,連續發射的導彈從氣勢上就壓倒了他們,誰會故意往導彈網中闖呢。二來,那些米格機根本沒有掛載反艦導彈、反潛導彈,怎麼去攻擊潛艇呢?
預警機的被動防禦手段,如熱焰彈、鋁箔條、電子干擾都沒有起作用,因為攻擊它的4枚導彈是紅外凝視尋的和指令制導複合的導引頭。連續的爆轟幾乎將預警機炸得粉碎,爆起的光球似乎要與初升的太陽媲美。其他28枚防空導彈的成績也不錯,擊落了9架米格機,更大的作用是打亂了敵機的陣型。然後潛艇就瀟灑地潛入了海中,印軍在周邊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潛力量。幾架呼嘯著撲過來的米格機眼看著潛艇消失了,它們可沒有對付海下潛艇的手段。
黎明中的4架殲-8M猶如凌空的天鷹傲視7-8千米下方的蘇-27,並利用高度優勢搶先在120公里外發射R-77增程彈夾擊,利用“天眼通”解析蘇-27機載雷達的資訊進行指令制導。佔了先手後繼續高速逼近,不久就幹掉了這3架蘇-27。還意猶未盡地在高空追逐那些亂成一團的米格機和LCA。
印軍失去預警機的的指揮,遭遇數量、效能優勢的我軍戰機的圍殲,其慘狀可想而知。那麼印軍怎麼不派增援部隊來呢?印軍已經抽空了南方的戰機,再要組織一支有效的援救力量至少要幾個小時哪裡來得及呢。此後的搏殺已經成了一面倒的打靶練習,由於殲偵-17的嚴密監視,沒有讓1架印機逃回去。天空上張開的一朵朵降落傘絕大多數是印軍的,我軍僅損失了9架戰機。營救隊的水轟-6、Z-1H在波光粼粼的海面是忙得不可開交。
與此同時,那2處印軍的直升機中轉平臺也遭到了襲擊,當然就沒有那麼精彩了。攻擊第一處平臺的是從加勒港出擊的4架殲-10M、4架WZ-10M和2架搭載突擊隊員的電動“黑鷹”埋伏在平臺以東120公里的超低空,等印軍的第三批加了油的蘇-27掠過平臺後,就從超低空躍起奔向目標。此時1架印軍的“海鷹”在低空、2艘大型巡邏艇在周邊反潛巡邏,突然接到了平臺上的報警,平臺遭到殲-10M發射的C702導彈的攻擊。所謂的平臺不過是2艘滾裝船改裝的,防空火力哪裡能經受導彈的打擊呢?結果平臺上的1架“海鷹”來不及升空就被導彈摧毀了。至於海上的“海鷹”只是擅長反潛哪裡能與2架專門搞空戰的WZ-10格鬥呢?自然是被擊落了。1艘巡邏艇被潛艇發射的重型魚雷炸得粉碎,把平臺的指揮官嚇得魂飛魄散。經過直升機的喊話,2艘滾裝船的指揮官只得繳械投降,著降的突擊隊員很順當地控制了這2艘巨輪。桅杆上換上了五星紅旗,在朝陽的映照下向亭可馬裡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