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0部分

第二處直升機平臺是由4艘集裝箱船改裝的,也沒有費太大的勁就奪下了。過了將近1個小時才有4架米格-31掠過它們的上空,不過它們當然無法下來干預的啦。特混艦隊的空中補給線被切斷了。

讓我們再來看龍目海峽主戰場的空戰,實際上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搏殺。我軍出戰的60架戰機都是在出海峽前由4架水油-6分批進行空中加油的,足足可以在空中飛行3個半小時。不過最大的優勢還不在於此,當總攻擊命令發出時,又有32架殲-11M、32架殲-10H和4架殲-8Z出現在卡-31傳回的影象上。古納特和他的參謀長一開始還以為是我軍搞的電子戰把戲呢。但是以1。6馬赫在3萬米上空疾進的4架戰機可是貨真價實的中國新型截擊機,在孟買的那一戰中印度人可吃盡了苦頭。古納特冒出了冷汗,他的米格-31要1個半小時後才能到的。他只能讓8架米格-29先頂一下了,2者高度相差12000米,你讓飛行員怎麼“頂”啊。

“敵軍的電動A-50!”參謀長指著螢幕驚呼。古納特再遭重擊。

這些戰機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們天一黑就從普林塞薩港的基地出發到達沙巴的山打根郊外的機場,加註燃油和更換電池後飛越1500公里就到龍目海峽附近了,由水油-6為殲-11加註燃油,殲-10H則直接降落到2艘航母上加註燃油。電動A-50在離基地2000公里處還可以執行4-5小時的預警,到時候空戰也結束。

殲-10H是在我國研製的殲-10的基礎上研製的單發單座艦載機,原先使用的是AL-31F發動機,略嫌推力不足,曾經有設想改為雙發的,如此一來又與引進的蘇-33有功能重疊的問題。後來改進型的WS-12II發動機的出現為單發艦載機的研製帶來了生機。再後來鎢基高溫合金的研製成功更是提升了這款發動機的效能。前幾場海空作戰殲-10H用得較少,更多地使用殲-11H是為了確保勝利。現在勝利有保障了,自然該讓自己的殲-10H出場。

殲-10H相當於米格-29K屬於輕型艦載機,同樣採用鴨式前翼與殲-11H更相象,但是裝備了機載曲面相控陣雷達和新型的WS-12發動機後,效能應該比米格-29K略有超出了。殲-10原來的機翼面積就較大,只要改為可摺疊的就可以了。當然加強機身結構和起落架,加裝尾鉤都是必要的改裝。1門6管23毫米機炮,射速6000發/分鐘,8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6噸,可掛載國產霹靂系列和俄製R-73、R-33、R-77等各款導彈,以及各式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甚至有資料鏈可以控制北約的各型導彈,這是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今後出口的問題。沒有想到在中印邊境戰爭、支援菲共的反獨裁戰爭和對土耳其的反恐怖戰爭居然繳獲了大批美製空射導彈,著實讓殲-10戰機充分體驗了北約導彈的效能。此類輕型艦載機的優點是在輕型航母上搭載數量可增加,而且與蘇-33相比我軍飛行員的培訓要容易得多。很多殲-7、Q-5的飛行員經培訓後可轉飛該型戰機。

更突出的一點是,殲-10H的電腦系統硬體要高於蘇-33、米格-29K,而軟體更有特點,當它在制空與反艦任務轉化時,只需要輸入一個命令就可以改換控制方式了。在執行對海上或地面目標攻擊任務時,一對戰機可以透過資料鏈互連,前面的長機負責搜尋、鎖定目標,僚機等於是射擊員負責控制導彈的發射。而且雙方很容易轉換角色。

我軍的戰術也很簡單,早就埋伏在特混艦隊西端的4架殲-17A抓住黎明前的黑暗突進了護衛戰艦的防衛圈。此時印軍的3艘航母在中央,周圍的12艘戰艦圍成了1個直徑60公里的大***,在西端僅有4架海鷂哪裡能攔得住靈巧的小飛機呢?1架殲-17A向甘地號上空的卡-31逼近,當接近到15公里時,甘地號的NVHF雷達已經探測到了,但是無法鎖定。不久1枚PL-15B飛撲而下,夜空中爆起的火球震驚了整個艦隊。印軍的預警機被幹掉,再升空1架要好幾分鐘。這進一步拉開了雙方資訊方面的差距。

4架殲-8Z繞向艦隊的後方,一下子扯開了敵軍的陣型。8架米格-29只得跟蹤過去,此時古納特只能孤注一擲了,把航母上8架米格-29和12架海鷂都升空應戰了。此時新到的殲-11和殲-10H分兩翼也往敵機群的側後繞了過去,迫使敵機散開,根本成不了二道攔截線了。然後殲-8M利用速度、高度優勢突然匯合下方的8架殲-10H逼近8架米格-29,在80公里的距離上居高臨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