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在聖喬治學校,霍格從一名大男孩兒,成長為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子。他喜歡唱歌,也喜歡在每月舉辦一次的週六舞會上大秀自己的舞技。喬治17歲時,就是學校裡的“老大”了,非常自然地與當時的“校花瑪芙”,威妮弗蕾德·納爾遜成為了一對兒。

納爾遜一家在哈彭登為霍格家的孩子們提供了第二個家。儘管他們也履行基督教教義,但對於信仰規定的遵守卻沒那麼嚴格。他們充滿溫情和歡樂的家庭生活——與霍格家裡各種嚴格的禮儀形成鮮明對比——給喬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好朋友,亨特一家也為喬治和他的哥哥姐姐們提供了能體會到家庭溫暖的經歷。

瑪芙納爾遜因為從小很喜歡一首名為“小小瑪芙小姐”的兒歌而得名。她是個擁有一頭紅髮的漂亮女孩兒,而且很幽默。瑪芙比喬治大一歲,從小時候和小夥伴一起玩耍起,她就喜歡上了喬治。她喜歡和他一起運動,也喜歡看他跳舞,聽他唱歌。當瑪芙步入老年,回憶兒時的點滴時,她這樣寫道:“我喜歡這個男孩兒(喬治),那時候就總希望我們能一起長大,然後嫁給他。”在喬治去世後,她還在學校出版的雜誌裡更加認真地描述了兩人之間的關係:“我只能用讚美和充滿愛的語言來表達我對喬治的感情,無論在他是一名學生,還是畢業後。我們總是記得校長在他標誌性的咳嗽聲之後,用平靜的語氣誇獎喬治‘幹得好,孩子。’”

雖然他和瑪芙在學校裡是公認的一對兒,但這並沒有妨礙喬治對於自己一些朋友的女友的興趣。作為聖喬治學校的好學生、大家心目中的“頭牌”、橄欖球隊的隊長、舞場上眾人矚目的焦點,還擁有一副動人的歌喉,喬治非常自信他很招女生喜歡。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通往中國之路(4)

在他離開英國來到中國之前,喬治,瑪芙和他的其他朋友為他在當地一家“銀盃”俱樂部舉辦了一個告別酒會。那時候,他承諾會在一年之內回國。一年後,喬治沒有回來且瑪芙得知他在中國已經開始了新的精彩生活的時候,她幾乎崩潰了,從此打消了和他繼續保持關係的念頭。在喬治在中國生活的日子裡,他們之間的聯絡幾乎中斷了,但是從喬治寫給家裡的信上看,他對兩年之後瑪芙和自己的好朋友亨特成為戀人一事還是非常關注。

瑪芙不僅承受著和喬治分離的痛苦,那段時間剛好她的哥哥羅伯特,一名海軍突擊隊隊員,也在1940年的一次義大利空襲中喪生。那年夏天,戰爭急劇升級,大不列顛的戰爭還未取得勝利。在這種情況下,也難怪瑪芙會渴望婚姻而帶來的安全感,儘管那只是她深愛的那個人的最好的朋友。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場災難。不久瑪芙就從二人婚後居住的海岸指揮中心的住所搬回了在哈彭登的父母家。

可以理解的是,喬治性格中理性的一面給當時認識他的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死後,認識他的人紛紛在學校出版的紀念雜誌上留言。他最要好的朋友,大衛·普魯克特說:“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個思想家,一直追求完美。他不善言談,但是他的話經常很有道理。”教過喬治的老師,莫里斯·博拉在給喬治母親凱瑟琳的信中這樣寫道:“他是個擁有無限能量的人,似乎他的內心總有某種信念在指引著他前進。”考慮到博拉要給他在戰爭中喪生的學生的父母寫很多悼念信,這句話可以說是很高的讚美了。

1934年夏天,19歲的喬治來到瓦德漢學院修讀“當代的偉大課程”,當時的人們都這樣稱呼(它指的是政治、哲學和經濟),那時候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充滿自信的年輕人了,6英尺高。長有一頭充滿孩子氣惹人喜愛的金黃卷發。他不出意料地進入了學院橄欖球隊的先發陣容,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又成為了隊長。如果喬治長得更壯一點,他肯定可以代表校隊參賽。他經常代表牛津二隊——“灰狗”隊去打比賽。

作為牛津大學規模最小的學院,瓦德漢是20世紀30年代一個有點古怪的地方,考生是否被這裡錄取,要看考官當時的心情,而不是透過成績。邁克爾·曼恩,喬治當時的同學,說他能夠到瓦德漢上學完全是出於一家名為“國王的武器”酒吧的年老侍應生推薦。因為那時候,瓦德漢學院裡的人經常會去那裡喝酒,當時曼恩正在申請各個學院的西班牙語獎學金。那位侍應生告訴曼恩,瓦德漢學院的課程是最棒的。於是曼恩就和另外兩個人一同參加了入學考試。考試在沒有任何監考官的監督下進行,其中一名學生霸佔了所有用來答題的紙張,曼恩就找到學校相關負責人告狀,然後他就被帶到市區的文具店,買了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