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田”字。
所以有很多廣告,說某一樣產品效果非常好,1+1>2——這就是旁系太極的道理。
通常文學學者或者是感性的人,他們的思維比較傾向於熟練運用旁系太極,跳躍式的思路,於是會呈現出很多讓我們覺得惟妙惟肖的語句:像“蚊子咬走了我的睡眠”,“從眼裡流下謝謝兩個字”。
而在永珍演化一章,旁系太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請讀者多回顧本章。
####第十章太極歸宗原理
太極博弈原理中的太極法,說的是這個世界中我們所有的一切概念都是因人所站的角度而存在的,因角度不同,概念也會不一樣。
這個道理為大多數讀者所能理解,但是自古以來,清晰點破並且運用在生活中,未有流傳。《太極博弈原理》即彌補此文化空白。
太極一詞起源於《周易》,為“根本、終極”之意,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生化的過程。因其在中國拳術,以及民間文化圖本中頻繁出現,又由於世代相傳的書籍艱澀難懂,於是人們對其懷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矛盾情愫。
有人認為這種太極的理念像深奧的哲學,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太遠。其實不然,哲學是研究生活的學問,探究生活的本原,恰恰最能貼近我們。當生活中的你覺得困惑不已,你感覺到已經滴水成枯的時候,你要改變與突破,能指引你的,唯一一個辦法就是太極法!
使用太極法可以將萬事萬物輕而易舉地追溯到本原,從而將事物看得更為深入透徹,本書將這種方法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原理稱為太極歸宗原理。
要看清萬事萬物的本原,首先我們要了解人的認識究竟是怎麼樣的,對一件事物的認識你是怎麼樣獲取的。
1。認識模型
大家都知道,大多數女性對電腦的知識都是偏少的,一旦機器出了毛病,無論任由她怎麼樣張牙舞爪,這臺機器依然我行我素,不會為此而變好。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有位女生問筆者:“我的電腦主機壞了,顯示不了,你知道哪裡的電腦配置比較好嗎?我想換一臺主機。”
但是筆者不忙正面回答她,筆者跟她說,“你重新把連線電腦和顯示器的線插一遍,看看如何?”
一口茶過後,這位女生告訴我,“你太神了,現在行了。”
為什麼筆者不忙著正面回答她呢?因為絕大多數人,他們對問題的理解都是不夠深入的,他們想的,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並不一定就是問題的本原。所以筆者首先不被她的問題所引導,先透過她的回答,希望從另外的方法去驗證問題的本原,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有時候我們工作中經常上司經常要手下人“確認問題”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問題也許不是真正的問題。
比如我們會經常聽到別人說:
“你瞭解我嗎,你不瞭解我!最瞭解我的人始終是我自己。”
——最容易瞭解你的人是你自己,因為你能掌握自己最全的資訊。但是,最瞭解你的人未必是你自己,因為你有可能沒有這個能力從這些龐雜的資訊中認清自己。正如電腦壞的那位女生,雖然她掌握了一手的資訊,但是筆者比她更瞭解問題的所在。
1。1認識過程
筆者與她的認識為什麼會有不同呢?我們看看認識的過程,如圖:
解釋如下:
(1)象體
象體,指的是最原始的事物。對於這個原始事物,人們進行與此相關的活動,如對其他人進行描述,如記錄下來便於傳播等等,於是產生了系列概念,我們列為層1。
如我們看到一塊東西(石頭),本來它是沒有名字的,後來我們為了對其他人進行描述,我們將這塊東西定義為“石頭”。
當我們需要對“石頭”有更多瞭解的時候,我們會在此基礎上得到另外的描述,如“好看的石頭”,“討人喜歡的石頭”。
以此遞推下去,我們會對這個東西(石頭)有著越來越多的認識,到達層n,這個東西(石頭)的涵義已經很豐富了,即概念的內涵很豐富。
(2)資訊過濾:
每一層均是上一層資訊的原象即我們常說的原貌,就好像一個過濾器一樣,經過處理的資訊都不是原來的。
正因為資訊是透過一層層的處理的,所以從層1到層n之後,很有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以訛傳訛”就是這麼來的:
話說有一天,A村的村民在地裡抓了一條蛇,大概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