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60章 風頭無兩(求首訂求粉紅)

(我弱弱的說道,繼續求:首訂、粉紅!)

最近的朝堂,是三皇子一個人的主場。

他不僅奏請稽核兩庫,還提議皇族應該勤儉節流,以減輕戶部國庫的負擔。此等為朝為民的奏疏,使得士子、京兆百姓讚譽不已,一時風頭無兩。

當職朝臣受權力牽涉太深,肯定是不願深查兩庫之事的,但是底層的官員、未出仕的世子卻都認為這是利民之舉,徹查兩庫、去貪肅官,他們才有出頭的機會。

普通的百姓哪會知道兩庫事的彎彎道道?但有成國公府派出的人在京兆宣揚,百姓們自然都知道了三皇子是為百姓著想的,是好人。

在皇庫撤掉這種不利情況下,三皇子只憑著兩個奏疏,就重獲了帝恩,且贏得了民心,這一著,不可謂不高!

不但是崇德帝對三皇子讚譽有加,就連不少朝官都對三皇子趨近幾分,雖然他們因為時勢的原因,或多或少牽進兩庫事中,但是作為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們的共同理想,他們還是很希望有一個賢主。

這些官員們都貪,卻又希望吏治肅清,有個賢主來讓他們的理想得到實現,這種矛盾怪異的狀況,恰好就是大定官場最真實的情況。

朝官和百姓對三皇子的讚譽,被山青如實地反映給尺璧院的顧琰。

“姑娘,相公的語氣很憂慮。”轉述這些的情況的時候,山青的娘子關氏這樣說道。

先前顧琰給陳通記下的指令。並沒有避諱著山青,他知道顧琰對三皇子府的敵意,此消彼長,三皇子府風頭無兩,山青就憂慮顧琰了。

“你回去和他說,這事我知道了,讓他放心。”顧琰點點頭,眉眼彎彎的,看得出心情很好。

“那奴婢就回疊章院了,奴婢會轉告相公的。”關氏放下了心。給顧琰躬了身。然後離開了尺璧院。

顧琰的笑不是為了安撫關氏,而是她真的心情很好。

前一世,她在秦績那裡耳濡目染,又與沈度溝通往來。對於秦績、三皇子、朝局的瞭解把握。不算爐火純青。卻也非同一般。

更何況,現在是崇德九年,三皇子和秦績行事為政都稚嫩生澀。行事和目光遠遠沒有崇德十五年之後的成熟圓滑。至起碼,上這樣的奏疏,成熟圓滑的三皇子絕對不會做!

前一世,三皇子就沒有上過這樣的奏疏。

三皇子這兩個奏疏,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這兩道奏疏,的的確確是為朝為民,若真的能夠執行下去,顧琰可以想象得到最後必定是貪官自危、吏治趨清。

這兩個奏疏的關鍵是:執行!沒有堅決的執行之心,沒有完善的執行之法,這兩個奏疏就沒有意義,只會淪為空談。

這麼好的奏疏,就需要這麼好的執行,可惜,現在的大定,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顧琰可以推算,一旦徹查兩庫這件事無法執行,必定是朝官惶惶、百姓生怨。

“秦績,你還是不懂皇上的心思……”顧琰微笑著看小圈滾來滾去,自說自話。

她推測這兩個奏疏無法執行,皆因,她對崇德帝和三皇子無比了解,甚至比他們本人所以為的,還要深刻。

崇德帝不是個寬厚自省的帝王,他能下令撤掉皇庫,堅決清查皇庫的貪漏,已經是他的底線了,他絕對沒有那樣的決心去徹查皇庫之事。

事實上,對於崇德帝下令撤掉皇庫,顧琰都是驚訝的,這不像崇德帝的作風。前一世崇德九年之後,崇德帝的巡幸、封禪之舉就沒停過,所耗費巨大,皇庫是一直存在的。

這當中,肯定有顧琰所不知道的因由,但顧琰仍判斷:崇德帝有勇氣撤掉皇庫,卻一定沒有勇氣徹查兩庫!

還有,這一次上疏的三皇子,根裡就不是一個為民為朝的人,他之所以上書,只是為了帝心,只是為了民望,定不會管奏疏的執行。

三皇子這個奏疏非但不是晉望之階,反而會是招禍之舉,她什麼都不用做,靜靜等待時間的發酵就行了。

三皇子和秦績一定不會如願,她的仇恨,肯定會得報,這是局勢予她的。

旋即,顧琰就有了一絲悲傷,這麼好的奏疏,在如今的大定卻無法執行,怎能不讓人感到悲傷?

顧琰不知道,好的奏章得以堅決執行的那一天會不會到來,前世她死去之時,新帝剛剛登基,她不知道朝局是不是好了。

顧琰的推斷,的確是事實。在三皇子上奏疏不久,秦績就秘密邀約了方集馨、張龜齡等人到成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