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點,他不應有疑。

過了片刻,朱宣明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又和秦績過了一遍當中的細節,隨後才吩咐府中的書吏寫奏疏。

裁撤皇庫的事情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因為先前御史臺和戶部已經有了初步的清點,數目賬本等物件都是齊全的,隨時可以移交戶部。

戶部侍郎柳縉雲是要接下皇庫的,卻絕不會攬屎上身。他所接的皇庫,必須要清楚明白。

皇庫的數目繁瑣且頭緒牽雜,非精於核算、洞悉款項、熟知卷案者,萬難得其要領,原先皇庫的書吏再不能用。要核算皇庫的賬冊極為不易。

幸好柳縉雲早有準備,他提前在京兆各大商號物色了一大批得力能幹的賬房。這一次皇庫清點,這些人幫了大忙。很快就將舊賬、爛賬清理出來了。

哪一年,哪個官員在任上,哪些書吏在值守,缺失了多少錢銀,這些,大致都是可以算出來的。就算不絕對精準,卻都是有名目可追。

戶部將漏失數目、年間等等內容全部上呈崇德帝,接下來的官員追究、錢財追討主要就是吏部、刑部的事情了。

柳縉雲是覺得輕鬆了,但戶部的事情尚未了。反而起了更大的震動,這是因為三皇子朱宣明的一紙上疏。

三皇子給崇德帝上了奏疏,他在奏疏中提及,既然大定三庫之中的皇庫出了這麼大的問題,那麼戶部國庫、江南銀庫想必也不能避免,故奏請稽核戶部國庫、江南銀庫的情況。

崇德帝因循先帝舊例,是允許出宮的皇子參政事上奏疏的。三皇子這個奏疏,時機選得太巧,皇庫的事件已到尾聲。官員們尚未來得及想到其他,他就將火燒到了這兩庫。

接到這個奏疏的崇德帝龍心大悅,當即就准奏,迅速往戶部、吏部和御史臺下了旨意。稽核戶部國庫、江南銀庫!

崇德帝高興的不是三皇子這個奏疏,而是他上奏疏的時機和態度。在皇庫餘緒之時上奏疏,證明三皇子有局勢洞見。且有為國為民之心;請求清查國庫、銀庫,證明三皇子在這兩庫沒有絲連。也沒有市恩朝官,如此甚好!

崇德帝先前因為倉部郎中姚亮而起的疑心。就這樣消了下去,連連下旨給三皇子府送去了不少賞賜,其中多有去淤療傷的上好藥材。

知道這個旨意的官員又是一陣惶惶,比起皇庫這個小波來說,戶部國庫、江南銀庫算得上是驚濤駭浪,這兩庫所牽進之廣、所涉及之深,遠非皇庫所能比。

皇庫的張永春、裴韶已經重重定罪,有了定例在前,一旦國庫、銀庫出了什麼問題,京兆和江南的官場都要震動不已。

戶部尚書張龜齡恭敬地領了旨,回到戶部官衙的時候整個臉都是綠的。像張龜齡這種要臣,當然知道戶部國庫、江南銀庫一定有貓膩,真的細究起來,整個京兆和大片江南,沒有多少個官員不牽在其中。

這兩庫在支用之上,有多少權衡、人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清官為民,在向國庫、銀庫申支的時候,也不免有多報虛張之舉。

一言概之:縱兩庫極清明,能免貪賄,不能免人情。

如今皇上下旨審查這兩庫,查肯定是要查的,以怎樣的標準去查,查出一個什麼樣的度,這都是張龜齡頭痛的,也是尚書令方集馨所憂慮的。

為此,方集馨專門叫來了張龜齡,各種不放心的叮囑了一番,總的意思就是:查,但不能像皇庫那樣查,要小心控制著度,不能動搖官場根基。

是了,根基,像方集馨這樣位置上的官員,都清楚知道兩庫事若真的徹查,最嚴酷的下場就是整個官場無官可用。

這是大定官場如今的真實情況,牽一髮而動全身,方集馨無法不憂慮,大定無官可用,他這個尚書令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方集馨是成國公秦邑推上去的,成國公府一向與三皇子親厚,方集馨也是親三皇子之輩,可如今想到這奏疏,不免對三皇子有了怨言。

兩庫乃國之大事,怎麼可以貿然徹查?如今,尚不是清查的時機。不,在方集馨看來,兩庫事最好就是永遠都不查!(未完待續。。)

ps: 繼續各種求,我豁出去了!推薦好友總小悟的書:《錦謀》,宅斗的好書,寫得非常好看,情節很緊湊很吸引,筆品保證。簡介:古人說:天降大任必先苦心志。

晏錦哀呼,在這個勾心鬥角的深宅,她只想護住父母。

苦心志……還是睡覺吧。

至於大任……

天塌下來,不還有個他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