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的父母)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事實的確如此。考慮到評價大學的高成本,僱主甚至還有職業學校和研究所的招生委員會很可能非常看重學校的排名,而這將促使申請者去申請他們有機會被錄取的(如果他們負擔得起)排名最高的學校。這將提高學校的排名,因為所錄取學生的學業能力傾向測驗成績(SAT)和其他測驗成績在一個大學排名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這反過來又會吸引更加優秀的申請者,之後將導致該學校的排名大幅度上升。結果是學校會吸引一個素質與該學校課程質量不相稱的學生,得到一個與其課程質量不相稱的排名。最終,如果排名僅僅是基於大學教學質量的情況,那麼大學的附加價值會小很多,因此,學生付出的學費得到的回報比他們把學費用在其他地方得到的回報少。然而,這個結論必須在下面這個重要的問題上得到證實:優等學生聚集在眾多排名較高的學校裡,而不論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這些學校透過使其學生接觸其他聰明學生,讓學生們處於頗具價值的未來領導者社會關係網中,這樣有助於形成學生的人力資本。這樣做既對社會意義重大,又對學生有好處。

最後一個問題是,考慮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大學排名並不完美,為什麼刊登大學排名使得該雜誌的銷量大增?而且,至少在大學排名和法學院排名(後者的影響力相當大)上,該雜誌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我猜是因為其他商業性大學排名系統的市場太小,因為一個新排名系統的出版商無法使人們相信該新系統比以前的要好;而且它也無法做到,因為一個排名系統的質量比大學的教育質量更難以評價。因此,大學申請者和他們的父母就不太願意理會第二個系統。

第三章 學術與商業(8)

波斯納

評論

在過去20年中,教學課程、醫藥、醫生、汽車還有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排名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由於學生、病人和其他消費者難以獲取所接受的各種服務的足量資訊,比如其他學生和老師的素質、班級規模、畢業生的收入或者醫院的病患死亡率,所以各種各樣的排名就形成了一個健全的市場。我認為以總體來說,儘管要獲得可信的排名並不容易,不過排名卻能夠傳遞出關於質量的有用資訊。

或許排名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大學“說了算”。因此正如波斯納所說,如果在排名中考慮了錄取比例,學校就會接收素質較差的報名者。如果醫院按照病患死亡率進行不完全排名,那麼醫院就會傾向於拒絕接受重症患者。然而,學校和其他組織不僅透過修改評價標準來操縱其排名,而且透過提升其自身品質來影響排名。這樣看來,一些在便利設施和為學生提供的其他服務方面排名靠後的商學院和大學就透過改進硬體設施、減小班級規模、完善網路建設來影響排名。

總的說來,判斷評價方式對消費者具有正面價值,還是負面價值的關鍵就在於,優質的資訊是否超過了誤導性資訊,這在某種程度上歸因於“博弈”。

消費者面臨的困難不僅僅在於大學、商學院和醫院提供的是信用產品,還因為在這些領域中重複交易很少甚至沒有,因為學生不可能去同一所學校就讀兩次,很少有病人在同一家醫院反覆住院。即使如此,大學申請者(和/或他們的父母),或者選擇醫院的病人會很容易地發覺這些機構有操縱的動機。這減少了他們從排名中獲得的可信的資訊量,但這通常並沒有使得那些資訊變得一文不值。

任何認為排名使得消費者獲得的資訊變得更加糟糕的結論,既沒有充分考慮到在沒有排名的情況下,要合理選擇教學課程和醫療幫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沒有充分考慮到,在學校排名和醫療保健排名中,要找到不同的標準是一件頗具挑戰的事情。更準確的結論應該是,人們對排名具有濃厚的興趣,還有提供學校、醫院、醫生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務排名的雜誌、報紙和非營利性機構的迅猛增長,都強有力地表明,消費者相信他們從排名中獲得了有用的資訊。他們獲得資訊量的多少,因他們獲取資訊的途徑不同而不同。

那些提供排名的營利性機構和非營利性機構,透過強調不同的標準展開競爭。例如,一些提供MBA課程排名的報紙和雜誌強調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招生人數、畢業生收入、與入學前相比畢業生收入的增加、所提供的便利設施、教職工的研究能力、對全球性問題的關注度等。排序者透過採取不同標準和重點進行競爭,這表明各個學校的申請者中非常多的人意識到了排名是怎樣產生的。

可以確定的是,人們有辦法改進排名產生的方式,以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