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朝貢,並上報前代將軍足利義滿死訊。
同年十二月,朝鮮都城為明軍所下,涇國公嫡孫陳紀率先入城。朝鮮國王扮作庶人逃出漢陽。前國王上表,重新登位為王。
北疆連降大雪,征討大軍集於邊衛,魏國公得令,出征之日延為明年二月。
兀良哈的壯漢們追蹤韃靼進入漠北,一邊給大寧傳送訊息,一邊不忘動手打壓女真。呵哈出等女真頭領來不及顯露野心,就被某人挖出的坑埋了。
大軍不出徵,定國公留在大寧,孟伯爺過了一段相當舒心的日子。
臨到十二月中旬,永樂帝循常例發年金。身為勳貴,孟清和領到的賞賜自然不少。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孟清義也得了恩賞。
一道皇令,孟清義從庶人一躍升為北京五城兵馬司指揮,正六品,不管事,只領俸祿。
人在家中坐,官從天上來。接到敕令,孟清義整個人都傻了。
得知訊息,孟清和也有點傻。
國公爺笑言:“凡親王、郡王妃父無官者,分授兵馬指揮、副指揮,不管事。無父,度情可授其兄。吾為今上義子,受封國公,祿比親王。”說著,發現孟清和神色有些不對,疑惑道:“十二郎?”
孟清和整個人都斯巴達了。
先前皇后比照國公夫人賞錢,如今天子參照王妃賜官。
大明第一夫妻,行事果真非同凡響。
第二百一十四章 霸道
永樂六年十二月底;天子移駕北京。
依祖制,逢新年,天子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賀,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貢使臣。皇后於坤寧宮賜宴命婦。
朔旦;文書房請旨宣諭一道,群臣聽諭;並傳天下州府,召耆老免面諭,宣之鄉里。
往年;宣諭皆從應天府出。永樂七年;御駕北巡;群臣朝賀的地點;從南京改到了北京。
北京皇宮三大殿尚未竣工,永樂帝便御奉天門受朝賀。此舉明確傳達出訊號,自此,北京即是國都。朕要遷都,誰也阻止不了!
奉天殿還不能投入使用,天子下旨,在殿前設宴。
火紅的燈籠成排,火盆上百,映得黑夜亮如白晝。
亮歸亮,冷風卻不會減弱分毫。
好在沒有下雪,北京行部官員習慣了北疆天氣,又穿得多,便是文官,也個頂個抗凍。換成習慣了南京氣候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飯沒吃完就會凍得話都說不出來。
孟清和坐在沈瑄下首,朝服里加了兩層棉袍,外邊披著厚厚的斗篷,護手裡塞了小巧的銅爐,腳底踩著厚實的皮靴,勉強能撐得住。
看看舉著酒杯,臉色通紅的永樂帝,再看看除下斗篷,只穿冕服的朱高煦兄弟,孟伯爺吸吸鼻子,很是羨慕。
人和人,當真是沒法比。
不過,最讓他羨慕的還是身邊的國公爺。朝服之下,只有一件薄薄的棉袍,行動間揮灑自如,好似風都繞著他吹。
現場唯一能讓孟伯爺得到安慰的,大概只有包成個球的朱瞻壑。
一樣穿了幾層,朱瞻壑小臉紅撲撲,拉著朱瞻基來給孟清和敬酒。
“少保請滿飲此杯。”
朱棣好烈酒,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遑多讓。朱瞻基能飲米酒,朱瞻壑到底年幼,筷子沾一點,嚐嚐味道頂天了。除了親爹,沒人敢給他倒酒,從宮宴開始,酒盞裡裝的一直是糖水。
“謝世子。”
孟清和站起身,咬牙從斗篷裡伸出手,端起酒杯,送到唇邊,一飲而盡。
溫過的酒水仍是辛辣刺喉。
酒水從嗓子眼滑入胃中,瞬進湧起一股暖流。
咳嗽一聲,眼角有些溼潤,手腳卻輕快了許多。如果不是酒量不好,他絕對會抱著酒壺不鬆手。
“少保不善飲酒?”
朱瞻壑仰頭,脖頸處一圈火紅色的皮毛,唇紅齒白,圓乎乎的,更像個年畫娃娃。
“下官的確酒量欠佳。”
“哦。”朱瞻壑點點頭,表示理解,“皇祖父說過,是好男兒就當海量。酒量不好沒關係,多練即可。熟能生巧。”
孟清和:“……”
這句成語是這麼用的嗎?況且,永樂帝所謂的海量,應該不是指酒量吧?
正無語時,見跟著朱瞻壑的宦官不停使眼色,朝著新上的熱湯努嘴,似有祈求之意。孟清和了然,八成三頭身光顧著喝糖水,沒怎麼吃東西。
“世子先坐下,用碗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