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也肯定會有地,定都於開封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掌握幼帝而已。

因為蒙古人已經在中原經營了那麼多年。比之江南動盪地局勢。還是容易把握一些。

無論廢立都是一念之間地事情。

既然肯定了這一條。大臣們地意見馬上就回到了陸秀夫提出地那兩條應對之策上。阻止元帝復辟是肯定地。那麼該如何阻止。無非就那麼兩條了。要麼將其救出來。救不成就乾脆行非常之事。斷絕了元帝地念頭。

果斷地讓姜明覺得心裡發冷。看來自己還真地小看了這些朝臣們地決心。掃視著朝堂之上地大臣們。幾乎是在瞬間分成了兩派。圍繞著是救還是刺殺之以免後患展開了激烈地爭執。卻無人再有別地見解了。

姜明地心裡越來越不耐煩起來。他地目地已經達到。順利地將行朝地注意力轉移到別地地方。對於這個事情。他自然早有決斷。

聽著朝堂之上那些士大夫在那裡之乎者也地掉著書袋。心裡不由地為宋朝地皇帝感到悲哀。可能也就是在這樣地爭執中。伯顏已經把大軍開到臨安城下了吧。經年地失敗。已經讓大臣們趨於保守消極地思想。

只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沒有了長久的打算,於是乾咳了一聲,用眼光看向陸秀夫,示意他暫時阻止再爭議下去。誰知道陸秀夫沒有看到,楊太后卻是事關己身的早就在留意各人的意見,看見姜明如此,知道他有話說,也不顧自己的身份,連忙阻止了朝堂之上的爭議。然後請姜明發表自己的見解。

看到大殿之上靜了下來,姜明慢慢走到中央的位置,朝楊太后和小皇帝一禮,然後轉身說道:“對於各位大人,其實姜某隻是一個晚輩,論及此事,見解自然不如各位大人的深謀遠慮,但是隻是姜某認為無論是曰刺、曰救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就算是幼帝不在,元帝只要存在這樣的心思,當初臨安城陷,不知道那伯顏脅迫了多少宗室子弟前往北方,要找出一個名正言順的還不容易嗎?”

這時,張鎮孫站了出來,指責道:“話雖如此,但是先皇只留

龍子,端宗駕崩,只有幼帝和皇上,就算是立其他等不服,天下也不會承認的。”

姜明冷笑道:“諸位都不服,但是焉知天下不服?”說完,猛省現在是在宋朝,忙告個罪,繼續說道:“剛才我的意思是,元帝只不過是想找個人出來牽制我們,在他們北方沒有平定之前,樹立一杆旗幟來愚昧鄉民,焉能不大肆的宣揚此舉,另外又有很多無氣節的讀書人為其鼓吹。而百姓居危思安,已經飽嘗戰火,有了一點希望,很大的可能盲目跟從。”

“所以,元帝根本就沒有打算得到咱們的認同,他只需要短期之內,有個被江南百姓認同的旗號來代替他發號施令而已。”

姜明沉吟了一下,繼續說道:“何況,他們還有個最大的憑藉,就是當初臨安城陷,傳國玉璽也在他們的手中,就算是幼帝失蹤或者身亡,他們隨時可以起草一個詔書來矇蔽天下。到了那時,我們又將如何呢?”

這些道理不是在場的大臣想不到,而是沒有姜明把握的情報多,和全域性觀念比較淡薄而已。聽姜明這麼一說,心下覺得也有些道理。

但是嘴裡卻是不能承認的,這畢竟是在朝堂之上,當著現在的皇上和太后,說出來也就是一些誅心之言了。所以雖然覺得有些道理,無人反對,但是也沒有人認同這些話。

楊太后倒是不以為意,聽姜明這麼說,一切形勢皆不利於行朝,忙問道:“國師可有應對之策嗎?”

出人意料的是剛才姜明侃侃而談,但是聽到問及這句話,卻是非常肯定的回答道:“沒有。”楊太后眼中露出失望之色。

姜明繼續道:“我們雖然沒有辦法,但是我們既然事先得到訊息,就可以比他們先行一步。”說完,又從袖管內拿出一紙卷軸出來,交與了楊太后。

看見姜明早就有準備,卻是害的自己擔心了那麼久,還是有些不滿的看了其一眼,結果卷軸,開啟看了以後,面上卻沒有什麼表情,然後遞給身邊的宦官,讓其傳閱給陸丞相然後當眾宣讀。

其實姜明昨日就回到了珠海,一直閉門不出,就是為了和鴻兒想應對之策,還有就是請鴻兒為自己其超奏摺了。之所以現在才取出呈上,就是為了保證奏摺的成功性加大,因為其中肯定要觸動些什麼。

呈給楊太后的奏摺中,有幾條是必須加快進行的。首先,就是必須馬上返回內陸,既然曾經在福州建立行朝,那麼聖駕就必須還駕福州,在那裡舉行登基大典。給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