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不過和真實的情況相比,相差也不是太多,因為忽必烈的尷尬處境,大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心裡也有些說法。

比如川中釣魚城調合西南八番,現在應該和凌震、王道夫連成一線。還有海都之亂,脫脫木兒、昔裡吉和撒裡蠻等分別在石河一帶蓄勢待發。乃顏的隱憂。再加上自己在東南一帶為張弘範所造成的麻煩等等。

不但是為兩人分析了元朝的形勢,而且間接不顯山露水的表了一下自己的功勞。聽著聽著,楊太后和陸秀夫、楊亮節幾人對於姜明的眼光顯得有些敬畏了起來。

特別是陸秀夫,看著姜明的那種眼神,不知道是包含著什麼,但是絕對不是佩服的眼神。姜明對於這一點倒是可以做出判斷。

既然陸秀夫不表態,姜明索性也是侃侃而談,就這此事分析前因後果,就是不往主題上接近,就是如何應對這次的危機。一直到楊太后開口再次詢問,這才裝作恍然的樣子,面對著陸秀夫請教,言道說陸丞相一向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等等,非要等陸秀夫表態之後再說自己的見解。

眼見姜明不肯先說出應對之計,陸秀夫只得說出兩策,一曰刺,二曰救。刺就是直接刺殺幼帝,讓蒙古無人可立。救就是說將其救回,還是讓蒙古無人可立。反正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蒙古人復宋。

若是不然,在文人騷客的修飾之下,元朝將顯得偉大無比,而己方的大義盡失。那時間若是降彼宋就等於降蒙古元朝,若是不降則是叛於大宋,人人得而誅之。還請快速做出決斷,在元朝尚未成行之前圖之。

否則萬事皆休矣。

姜明暗自想到,果然沒有出自己所料,不過還是故作為難,曰刺,但是幼帝也是先皇所出,也是趙氏宗室。曰救,成功與否不說,救回來後該如何安置。又把這個皮球踢給了陸秀夫。

陸秀夫一臉的為難,把話說到那個份上了,已經和他的秉性不符了,還讓他繼續說下去,能說出什麼好話呢?不過靈機一動,想起了外面正在議論的朝臣,道:“不妨先聽聽諸臣的意見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首發

第一第八十三章 回福州?

太后帶著姜明、陸秀夫又走了出來,還未進入大殿,面還是熙熙攘攘的議論成一團,於是先由陸秀夫進去穩定場面。然後楊太后再陪同皇上一起出去,才能不失禮數。不過藉著這個機會,姜明回頭時,卻發現楊太后用一種求救的眼神看著自己,手裡緊緊抓住小皇帝趙的肩膀,以至於小皇帝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抬頭無辜的看著自己的母后,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但是姜明卻是明白什麼意思,稍稍的點了一下頭,示意自己明白該怎麼做。

楊太后當然不希望全氏母子二人回來,不然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己,所謂的大臣們不過是換一個稱呼或者一個效忠的物件而已,而自己的地位卻是有著天淵之別。

不過這也是姜明所要嘆息的,無論是在什麼時間,自己的利益永遠的高於一切,在這個時候,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又有幾個人呢?

包括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為了國家嗎?但是剛穿越回來一年的時間,對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宋那裡來的感情呢?那麼可能是源於自己知道歷史而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同情了。

定定神,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慢慢的隨楊太后走進大殿。

此時朝堂之上已經靜了下來,大臣們也不再言語,看著秩序又恢復了莊重,陸秀夫滿意的將大臣們的意見稟報於皇上和太后知道。

雖然剛才議論中十分雜亂,但是大臣們卻沒有失去作為國家精英地身份,所分析出來的問題算是比較尖銳了。還是對於情報的準確性提出了質,有的甚至還認為姜明只是在那裡譁眾取寵,怎麼可能呢?

要是元帝決定復宋,只需要定都於臨安就可以了,開封之地,也算是蒙古人自己辛辛苦苦地打下來的。定都於開封,不但是幫助宋室復國,而且是又將原先金國佔領的土地也還了回來,蒙古人能有那麼好心嗎?還都於開封,這個可是從高宗皇帝就開始的夢想,但是無論歷代怎麼努力,也不能達到,現在如此輕易的就可以辦到,裡面要是沒有貓膩才讓人奇怪呢?

無奈,姜明只好又把剛才在楊太后和陸秀夫那裡所分析的結果說了一遍,說實話,百官一直忙於奔逃,對於外界地事情瞭解還真不是太多,將信將疑的看著國師,心道,如果真的如他所說,元帝此舉也屬於無奈,不過以後元廷北定後,卸磨殺驢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