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身體健康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影響。

有的孩子寫作業很拖拉,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削鉛筆,作業每天都要磨蹭到很晚才能寫完。有一些居住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如果家裡常來客人就容易對孩子造成睡眠干擾;有的父母不注意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休息條件,經常在家裡打牌,直到夜裡十一二點,吵得孩子無法睡覺;有的父母晚上長時間看電視或DVD,孩子的睡眠受到干擾。還有一些父母給孩子選擇了離家很遠的學校,孩子必須早起上學,睡眠時間也得不到保證。

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甚大,切勿輕視。睡眠不足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

曾有科研人員把24名大學生分成兩組,先讓他們進行測驗,結果兩組測驗成績一樣。然後,讓一組學生一夜不睡,另一組正常睡眠,再進行測驗。結果沒有睡的一組學生的測驗成績大大低於正常睡眠組的學生的成績。由此,科研人員認為,人的大腦要思維清晰、反應靈敏,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

2。 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現代研究認為,兒童的生長發育除了遺傳、營養、鍛鍊等因素外,還與生長素的分泌有一定的關係。生長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促進骨骼、肌肉、臟器的發育。由於生長素的分泌與睡眠密切相關,即在人熟睡後有一個大的分泌高峰,隨後又有幾個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狀態,生長素分泌減少。所以,兒童要發育好,長得高,睡眠必須充足。

3。 導致疾病發生。

經常睡眠不足,會使人心情憂慮焦急,免疫力降低,由此會導致種種疾病的發生,如神經衰弱、感冒、胃腸疾病等。瑞典一家醫學研究人員發現,睡眠不足還會引起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增高,使得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增加。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學會提出,人體的細胞分裂多在睡眠中進行,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亂,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由此有可能產生癌細胞的突變而導致癌症的發生。

孩子出生後我們就應開始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足夠的睡眠是保證孩子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孩子越小,所需睡眠時間就越長。隨著年齡的增大,睡眠時間慢慢減少。

有的孩子因為精力旺盛,到了大人認為他該休息的時候仍不肯睡;有時候他明明呵欠連連,還是不肯睡。那是他不願因為睡覺而錯過大人的活動,尤其是家裡有客人來訪,氣氛正熱鬧,突然叫孩子去睡覺,他如何甘心呢?有的孩子是怕黑或怕孤獨;有的是午睡睡多了,真的不困;還有的是睡前情緒過於興奮,一時無法平緩下來。

孩子不願睡覺,使一些父母傷透腦筋。東子為此提出以下一些忠告。

1。 對孩子要嚴格要求。

家長和孩子之間常常為睡覺產生矛盾,但是隻要家長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孩子是會遵守的。一旦給孩子規定好上床睡覺的時間就不要改變。即使這時爸爸剛好進家門或者叔叔來做客,也不允許孩子多待會兒。睡覺時間越明確,孩子就越容易按時去睡覺。但不要把“天黑了”當做孩子上床睡覺的標準,因為夏天白天很長,這種說*引起孩子的誤解。

2。 要考慮孩子的情緒。

孩子正在做遊戲時,父母要他上床睡覺,這就很不明智。最好的辦法是事先提醒孩子 “現在離睡覺時間還剩半個小時了”,使孩子們有時間逐漸習慣睡覺這個概念。

3。 要同孩子講清睡覺的準備過程。

對孩子來說,睡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孩子感到他好像一去不復返了,他不知道當他第二天醒來時,周圍的一切是否會變樣。因此,睡覺前有必要和孩子討論一下要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明白他們該做什麼後,往往會令人吃驚地順從。孩子上床後,做父母的應該給他講故事,並給孩子蓋上他喜愛蓋的毯子或被子,這樣做都有助於孩子產生一種安全感。

4。 要有相對固定的休息時間。

讓孩子每晚在大致相同的時間裡,按同樣的順序整理房間、洗臉、刷牙直至上床睡覺,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 要使睡覺前的一段時間成為安靜的時間。

噩夢、夢遊或夜間驚恐等,在那些上床睡覺前保持安靜的孩子中很少發生。你可以給他讀書、講故事或者聽音樂,但不要讓孩子白天玩得很累,而使他由於興奮不容易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