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櫸場�
一位小學生做事非常磨蹭,本來沒有多少作業,卻非要拖到很晚,熬得媽媽又氣又急。
有一次,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跟兒子約定,做作業的時間只有半小時。然後,媽媽把鬧鐘上好,同時,兒子開始做作業。半小時一到,鬧鐘就響起來,兒子還差兩道題目沒做完。兒子向媽媽投來求助的眼神,但是,媽媽毫不猶豫地說:“時間到了,你不要做了,睡覺吧。”
第二天,媽媽把兒子沒做完作業的原因告訴了老師,老師也支援媽媽的做法。這天晚上,媽媽又上好了鬧鐘,兒子一開始做作業就很抓緊時間,效率明顯提高,居然順利地在半小時內做完了作業。
從這以後,兒子做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都提高了。而且,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他都會有意識地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限,有計劃地去做了。
引導孩子周密計劃,學會有條理、有理智地生活,都離不開科學的態度。也就是說,要遵循客觀規律,而不能衝動蠻幹亂計劃。
一位爸爸用另一種方法,使兒子改掉了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這位爸爸這樣說道:
一次,我發現兒子又忘戴紅領巾了,為了讓孩子嚐嚐丟三落四的後果,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次,我沒有給他送紅領巾。兒子放學回來沮喪地說,因為他沒戴紅領巾,他們班被扣了1分,同學們都責怪他。於是,我趁熱打鐵地說:“以後你一定要把該帶的東西整理好!”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這以後,兒子做完作業總是認真地收拾書包,嘴裡還唸唸有詞:“鋼筆、尺子、語文書、默寫本、文具盒、紅領巾……”此後,孩子做事有條理多了。
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條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應該處理的事情。做事沒有條理的人,他將無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無法很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計劃的孩子將會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呢?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麼,父母都要讓孩子做得有條有理。例如,房間擺設井井有條,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以免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晚上睡覺之前,整理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事實證明,一個養成了有條理,講效率(做事情不拖拉)的好習慣的孩子,在學習、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做到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做作業、完成任務有計劃,今日事情今日畢,都有助於孩子的成功。相反,一個生活無序,東西隨便亂放,學習缺乏條理性的孩子,不僅影響學習的效率,還常常會吃無序習慣的苦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的孩子一會兒看這本書,一會兒又看那本書,一會兒想做這個,一會兒又想玩那個,結果什麼都沒有學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做事情有條理的良好習慣。
。。
按時睡覺並非小事
幾乎每個中小學老師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學生上課打瞌睡,這個問題在一些重點校尤其突出。每天上午第一節最為嚴重,下午第一節次之,週一的第一節更是令老師防不勝防,真是此起彼伏,摁下葫蘆起了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節課學生容易打瞌睡有生理上的原因。這是由於飯後消化系統功能加強,分配了大量血液,大腦供血不足引起。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如果一些學生嗜睡喊不起來,肯定有別的原因。如果是在班上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可能是秉燭夜讀比較遲,以至於精力不濟,上課犯困也屬正常,老師稍微提醒即可,並充滿關懷和愛護,他可能很快就會振作精神。如果經常是這樣,那晚上的休息時間肯定挪作他用了,甚至透支了很多。
對於兒童來說,包括晚上的睡眠和午睡,一天一般要睡夠9至10小時。當然睡眠有個體差異,短眠型的人可以睡少一些,但也要睡夠。所謂睡夠,就是睡後頭腦清醒,白天不睏倦,精力充沛。
擠佔睡眠時間太多,睡眠時間太短,大腦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敏感度、記憶力、思維能力,也影響孩子的心理情緒。這樣學習,效率不高,常常是得不償失。
睡好的第一要訣就是守時。睡不好的孩子,大多與他們睡眠不守時有關。
一項針對小學生的調查顯示,約有27%的孩子沒有固定的睡眠時間,很多孩子都是在晚上10點之後才睡覺。很多父母對孩子不能按時睡覺滿不在乎。但實際上,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