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部分

時,徐海東同志在後方的親人,從很遠的地方給他送來了二十多個用小麥磨碎加上鹹菜做的餅子,只有小碗口大,由警衛員詹大南背在身上。徐海東同志捨不得吃,一頓飯只吃一個,還常常掰一半給別的同志吃。一天,他看見兩個戰士餓得面黃肌瘦,躺在地上,就對跟在身邊的詹大南說:“把我的乾糧給他們一人一個。”

“首長,剩下不幾個了,你自己……”

“叫你給,你就給嘛!”

兩個戰士接過徐海東同志送給自己的餅子,捧在手裡,捧了好久好久。他倆望著軍首長消瘦的面孔,眼睛裡湧出了淚花。

紅二十五軍長期在深山荒野露宿,有時搭些草棚住;有時只能在寒風冷雨中就地休息一陣,又繼續行軍作戰;有時連野菜、樹葉都找不到,只得剝樹皮、挖葛藤吃,忍飢作戰,赤腳行軍。安置在深山密林中的傷病員,處境更為艱難。沒有藥品治療,用野草、樹皮和南瓜瓤子敷傷口。鬥爭生活雖然如此艱辛,但是,由於徐海東同志和其他領導幹部關心愛護下級,與群眾同甘共苦,加上生動有力的政治工作,全軍上下,親密無間,團結一致,鬥志高昂。當時,部隊中廣泛流傳著一首歌謠:山溝野坳是我房,野菜山果是我糧。

三天不吃飯,照樣打勝仗。

正是因為徐海東等領導同志對待自己的部下親如手足,有著深厚的階級感情,關鍵時刻,同志們總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英勇殺敵,保護首長的安全。

行軍路上,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常來轟炸、掃射,飛的很低。馬伕張金山每當聽見飛機的聲音,就趕緊招呼:“首長,快下馬,敵機來了!”等徐海東同志跳下馬,張金山縱身上馬,朝馬屁股打一鞭子,飛一樣跑出去一、二百米。等敵機走了,馬(亻夫)騎馬回來,徐海東同志再上馬繼續行軍。

在一次遭遇戰中,紅二十五軍軍部被敵人包圍了。眼看,敵人騎兵追上來就要抓住徐海東同志。他的馬(亻夫),飛快地把馬牽到他跟前,讓他上了馬,用馬鞭子朝馬屁股狠狠地抽了一下,那匹高大的棗紅馬,象箭似的飛了出去。徐海東同志伏在馬背上,手握雙槍,朝追上來的敵人騎兵左右開弓,一眨眼功夫,便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可是,那個機智勇敢的馬快再也看不見了。從戰爭年代一直到全國解放後,徐海東同志深深地懷念著這個可敬可愛的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他和他愛人周東屏同志,到處託人打聽那個馬快的下落,但始終沒有找到他。

老軍長教育部隊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在紅軍的歷史上,紅二十五軍不僅英勇善戰出了名,而已秋毫無犯也出了名。這是與徐海東同志對部隊的長期教育和嚴格要求分不開的。

相傳很早以前,紅二十五軍進入新區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山寨的群眾受國民黨反動宣傳,不曉得紅軍究竟如何?紅二十五軍每走進一個山寨,人都躲了起來。有的人家為了試試紅軍拿不拿老百姓的東西,在屋子的四個牆角里放上明晃晃的銀洋。部隊住進了這樣的人家,馬上報告了徐海東同志。他親自跑去看了看說道:“只要是紅二十五軍的人,誰也不許動一動!”停了一會,他又說:“這不僅是紀律,而且是一次教育。”這句話象一道命令,傳遍了全軍。結果,不管是機關還是連隊住在這樣的人家,也無論住了好久,屋子裡四個牆角放的錢,沒有人移動一下。部隊撤離山寨後,房子的主人回來了,看到錢還是原樣放著;再一看,屋子裡鋪過的稻草打掃得乾乾淨淨,缸裡挑滿了水,院子裡收拾得利利索索,於是,一家人從老到小都發出了驚喜的感嘆聲:“紅軍!真正的紅軍!”

有一次,徐海東同志的馬(亻夫)張金山借了老鄉的一箇舊瓦盆餵馬。不留心,讓馬把瓦盆碰碎了,張金山心想:反正是個破舊的東西,碰碎了就算了。哪知道,徐海東同志卻說:“張金山,你去找事務長要錢贈老鄉。”

“軍長,我不知道多少錢?”

“叫事務長帶你一道去賠。”

張金山和事務長一起去找到舊瓦盆的主人。老大爺不讓賠,“莫說是個舊瓦盆,就是新的也用不著賠。”張金山和事務長解釋說:“我們軍長徐海東叫賠的。紅軍損壞了群眾的東西一定要賠。這是我們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部隊就要出發了,張金山正在備馬鞍子,徐海東同志走過來問:“張金山,賠了沒有?”

“賠了錢,完事了!”

“我問的不光是賠錢,還要向老鄉賠不是才對哩!”

部隊行軍路過湖北省棗陽縣一帶,正是棗子、柿子成熟的季節。隊伍經過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