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公司,在規模擴大後難以完善財務機制和產權機制;如白酒行業的傳奇秦池,在銷售猛增後,不得不用四川白酒進行勾兌,從而被媒體曝光;如保健品行業的三株,組織規模和銷量脈衝式地擴大後,危機公關能力卻成為致命的底線。

案例:死於規模底線的日本八佰伴

八佰伴於1930年由農民出身的和田良平(日本電視劇《阿信》的原型)創辦,主要出售水果。

1962年,和田一夫從美國學成歸來,接下了父母手裡的八佰伴。

一夫苦心經營20多年,使八佰伴1986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此時,八佰伴在國內擁有82家店,海外只有12家店,人員6000人。

上市為和田一夫開啟了快速“鋪攤子”的資源大門,八佰伴開始在海外急劇擴張,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裡,八佰伴在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家店,員工近30000人,成為日本在亞洲的頭號海外企業。

規模急劇擴張後,八佰伴的管理能力被打到底線。在內部管理方面,八佰伴雖然組織機構龐大,但採用家族式經營,決策高度集中於最高競底者和田一夫,同時沒有得力的人才培養機制。快速擴張使中層經理人才極度缺乏,內部管理混亂,例如八佰伴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寫字樓,從租用到關門的五六年時間內,有1/3的地方一直空置,無人過問,在租金十分昂貴的香港,這種情況對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但家族式管理並不可靠。和田一夫讓其弟弟做日本八佰伴的總裁,不僅下面的人向他彙報假賬,連他自己的親弟弟也彙報假賬。在經營決策方面,由於擴張太猛,權力又集中於一人之手,和田一夫根本無法對重大決策做出細緻、周密的考慮。超市經營的好壞,選址至關重要,但八佰伴在這方面顯得很隨意率性,如香港馬鞍山新市鎮只有十幾萬人口,又缺少流動人口,因此購買力非常有限,但八佰伴不做深入調研,就在此開設大型超市,結果從開業一直虧損到關門。

掉入多元化陷阱。和田一夫早期的成功,使他自我膨脹,盲目自信,除了到處開設分店外,在沒有周密投資計劃的情況下,八佰伴同時向房地產、金融業擴張,絲毫不顧自己的能力底線。另外在高速擴張中,和田一夫覺得,從銀行貸款獲得資金這種方法,不夠爽快便利,喜歡直接在證券市場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結果得罪了長期交往的主力銀行。

結果,當危機發生時,曾經擔任八佰伴主力銀行角色的日本所有大銀行,全都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作為一名典型的競底者,和田一夫同樣缺少反省能力,即使在八佰伴破產後,和田一夫還是沒有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由於擊穿底線,而引至潰敗的結局。他耿耿於懷地對日本媒體絮叨道:

“在八佰伴宣告破產前半年,我趕回日本實施拯救計劃,將16家店鋪賣給另一家日本大型超市集團大榮公司,得到320億錢款,但我輕信了別人的話,認為只要將這筆錢還給銀行,銀行還會貸款給我,但銀行收到這320億後,卻沒有履行諾言,拒絕貸款,這樣八佰伴不得不宣告破產,這是我很大的一個決策錯誤,如果不把這筆錢立即還給銀行的話,也許八佰伴還能夠存在下去。我認為銀行這樣的做法,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三、底線型別(7)

經歷八佰伴破產的和田一夫還能有這樣的宏言,只說明競底者是極其難認錯的。也許正因為和田一夫有如此堅定的近乎盲目的自信,才能開創出八佰伴的巨大事業,也正是由於這種病態的自信,才使八佰伴盛極而衰,墮入覆滅的深淵。

八佰伴這塊日本人打造的墓碑,就立在競底者們快速擴張的道路旁,但他們要麼匆匆而過,要麼隨意對之感慨一番,繼續奔走在自己的擴張之路上。

衷心希望中國的企業家們邊擴張自己的規模,邊拓展自己的能力底線,不要最終將它們擊穿。

5。機制底線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其執行機制如兒童的骨骼,將逐漸成熟、完善,以支撐越來越大的“體積和重量”。這種機制主要由決策系統、監督系統和執行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猶如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理性地進行經營企業,使這種機制能夠有效地執行,保證企業穩步發展。但在某些特殊狀態下,各系統之間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此時企業將面臨機制失效所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的極限狀態就是機制底線。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