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繁榮,足以與傳統戲曲競爭。歷史劇、喜
劇以及浪漫的“肥皂劇”(指涉及家庭問題的節目——譯者)廣為流行,部
分地由於它們主題安全,只是不惹麻煩的娛樂而已。姚克寫了一部關於晚清
① 這首英譯詩引自朱莉亞?林:《中國現代詩歌:概論》,第 191—192 頁。
① 柳無忌:《現代時期》,翟理思編:《中國文學史》,第 479—480 頁。
②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 320 頁。
③ 柳無忌:《現代時期》,第 481 頁。
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歷史劇《清宮怨》。④此劇構思精巧,曾被譽為里程
碑。阿英(錢杏■)這位從前的左派人物,變成了一位文學史學者,他寫了
十幾部劇作,其中《明末遺恨》是他的傑作。錢鍾書夫人楊絳,也許是一位
最為精湛的喜劇作家,以《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樹立了她的聲譽。
如愛德華?岡恩所說的那樣,這些劇作大都顯示出一種傳統的傾向,這
也是儲存中國文化反對日本統治的想法的一種微妙的表現。①周作人按照傳統
的隱士的風格居住在北京,在其散文中巧妙地提出,最能懂得他們自己傳統
的文、史、哲學的仍舊是中國人,而不是他們的日本統治者。張愛玲被夏志
清譽為現代中國最優秀的作家,她在《金鎖記》等故事中把家族制度作為一
箇中心焦點,來探究傳統對於現代精神的影響。②最後,錢鍾書在《圍城》中
以流浪歷險題材的文體,用博學的妙語和尖刻的諷刺解剖了一系列人物。這
些人物以“虛榮和欺詐的荒唐心境”,展示了既未掌握傳統文化核心,也未
掌握現代文化核心的知識分子的群像。③可見有一些最佳的戲劇和小說是在
“被佔領的”中國創作的。
30 年代有責任感的作家中,幾乎沒有人能在他們的創作觀與其所擁護的
社會政治目標之間,預見到任何可能的差異。然而在戰爭期間,有幾位傑出
的作家,特別是老舍,在為祖國服務的愛國熱忱之下,自願放棄個人的觀點。
結果是日益強調觀眾的重要性,從而戲劇自然地成為最強有力的文學媒介。
當個人創作觀變得與指定的集體觀——對後者作者個人也是熱情擁護的——
相牴觸時,當中國現代作家不再能像他們從五四時期以來一直做的那樣,聲
稱他們對同胞更有感受性和同情——這使他們對社會有更深刻的觀察力——
時,個人創作的爭論就成為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了。這種意義上的對個人創
作的挑戰,在淪陷區從不存在,在大後方也未被作家們覺察。直至毛澤東於
1942 年在延安發表有關文藝的講話,這種挑戰才以毛掌握的全部思想力量和
政治權勢擺在人們面前,其特定的目的是整頓文藝界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改變
文學的定義本身。
④ 見姚莘農著,傑里米?英戈爾斯譯:《清宮怨》。
① 這份關於被日本佔領的上海戰時戲劇的資料完全取自愛德華?岡恩的開拓性 研究。見岡恩:《不受歡迎
的繆斯;上海和北京的中國文學,1937—1945 年 和岡恩的研究論文《日本佔領時期的中國作家(1937—
1945 年)》。
② 這部中篇小說收入夏志清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第 138—191 頁和劉紹銘 夏志清、李歐梵編:《現
代中國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第 530—559 頁。
③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 445 頁。
延安座談會
毛澤東在 1942 年 5 月召開的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是針對全體共產黨
幹部的新發動的整風運動的一部分。毛在意識形態上的意圖——改造延安知
識分子的思想是明顯的。但毛本身是個知識分子,他對五四時期以來的新的
文學趨向也很關心。如他《講話》所展示的那樣,他對 30 年代早期的文學論
爭十分了解,而且可能一直在閱讀左翼文學界撰寫的某些創作,尤其是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