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的時候,對我不但是有面諭,而且是有手諭。總理的面諭說是:“鮑羅廷同志的主張,就是我的主張;凡是政治上的事總要容納他的主張,你要聽他的主張,要像聽我的主張一個樣子才好。”……我們實行總理遺囑,不是在形式上的,若要真正的實行遺囑,要真正的革命成功,一定要照俄國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總理真正的信徒。蔣介石:《在汕頭東征軍總指揮部宴會席上紀念十月革命演說》,1925年11月7日,《政治週報》第四期。轉引自《中國政黨史》第206頁。
他也大談與共產黨聯合的問題,說:“國民黨的同志,對於共產黨的同志,尤其不可有反對,因為我們要曉得,‘反共產’的口號,是帝國主義者用來中傷我們的。如果我們也跟著唱‘反共產’的口號,這不是中了帝國主義的毒計麼?”“總理決定下來的主張,我們是不可違背的。如果不然,就無論你如何信仰三民主義也是假的了。因為總理容納共產黨加入本黨,是要團結革命分子,如果我們反對這個主張,就是要拆散革命團體,豈不是革命黨罪人?”(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特別黨部第三屆執行委員選舉大會上的演說詞》,1925年9月。轉引自《中國政黨史》第206頁。)當時蔣介石革命的口號喊得比誰都要響亮,革命的姿態比誰都要左,難怪當時國民黨的西山會議派也以為蔣介石是一個左派。但這只不過是蔣介石臺面上的表演,是一種政治權術,而實際上他對黃埔軍校中的中共黨員是極力提防,處處加以限制。當時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回憶說:“當時黃埔軍校有六百學生,大部分是我黨從各省秘密活動來的左傾青年,其中黨員五六十人,佔學生的十分之一。蔣介石對這些人是提防、限制的。”“蔣介石用人的方法是製造矛盾,利用矛盾,操縱矛盾,拿一個反動的看住一個進步的,叫一個反左派的牽制一個左派的,用反共的牽制相信共產主義的。例如:第一師師長是何應欽,黨代表就可用我周恩來。第二師師長王懋功因接近汪精衛而成為當時的左派,我推薦我黨的魯易同志去當黨代表,他就無論如何也不幹,用了右派的人。第三師師長譚署卿是右派,他就用魯易同志為黨代表。第一次東征以前,1925年2月,黃埔軍校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會,他接著就在4月,在戴季陶的分裂陰謀下,成立了孫文主義學會,以相牽制。”
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內威望最高的是汪精衛。汪精衛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就是一位傑出的反清鬥士,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此人聰慧過人,為人圓滑,擅長文筆,巧舌如簧,後來深得孫中山的器重和信任。孫中山逝世前的遺囑,就是由他擔任記錄的。所以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內許多人都把汪精衛看做是孫中山的繼承人。當時,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主席兼軍委主席,胡漢民任外交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長,許崇智任軍事部長。此即孫中山逝世之初國民黨內的核心領導人物。蔣介石與他們比起來,名分與地位都相差懸殊。1925年8月20日,“四巨頭”之一的廖仲愷被暗殺。一名受傷的刺客被當即抓獲,據傳暗殺與胡漢民有瓜葛。當天,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及軍事委員會舉行緊急聯席會議,決定成立“處理廖案特別委員會”,以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為委員,賦予政治、軍事、警察全權。胡漢民因受牽連,被排斥在外。經審查,刺廖的主謀人中既有胡漢民的部下,也有許崇智的僚屬。8月25日,蔣介石下令拘捕胡漢民。9月19日深夜,蔣介石又派兵包圍許崇智司令部,迫使許崇智去滬“養病”。對於蔣介石來說,廖仲愷的被刺,可謂天賜良機,他以精明的謀略和鐵腕清除了胡、許,成為國民黨內僅次於汪精衛的人物。
1925年11月,國民黨老右派謝持、鄒魯、張繼等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設立了偽國民黨中央黨部,這批人被稱為“西山會議派”。蔣介石為了撈取更多的政治資本,一方面在國民黨的“二大”會議上大罵“西山會議派”是“反革命”,是“總理不肖徒”,“吾儕當鳴鼓而攻之”,等等。另一方面,他又大肆渲染自己,彷彿統一廣東的首功應該歸於他,他成了東征英雄,他慷慨激昂地宣稱,“去年可以統一廣東,今年即不難統一中國”。報告完畢,會場報以熱烈的掌聲,蔣介石成為國民黨內迅速躍升起的一顆政治明星。結果蔣介石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接著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監,相當於後來的總司令。
蔣介石知道,妨礙他奪取國民黨大權的,除了國民黨內的元老,還有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因此他在國民黨內爭奪黨、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