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趙屠夫就給一家富裕人家屠豬,人家不要“豬下水”,他就拿了回家。

雷曉飛問他為什麼不拿豬頭、豬尾巴、豬蹄和豬骨回來時,趙屠夫反問道:“這些毛茸茸、沒有多少肉的東西能吃嘛?”

雷曉飛心裡大呼古人不識寶,同時又為因古人不識寶方便了自己而竊喜。一個物盡其用的方案浮現出在他腦海,他要用古人棄置的“豬下水”來做菜,這正符合他那用最少的錢,發揮最大的作用的初衷。

雷曉飛先請趙屠夫明天幫忙買五斤“五花肉”,並按他要求的規格把“五花肉”剖好,準備用來曬臘肉;然後雷曉飛又吩咐趙屠夫,從明天開始,幫他收集人家不要的豬雜、牛雜,反正是豬、牛身上缷下來的物件,不管哪個部位他都要,只要人家不要的就收回來,趙屠夫喜歡的就拿去吃,剩下的全部交給自己。趙屠夫雖然不明所以,但也爽快地應承了雷曉飛。

從趙屠夫家出來,雷曉飛徑直走到張鐵匠家,讓他幫忙打幾張刀具。他把剔骨刀、切肉刀和刮毛刀的式樣詳細告知張鐵匠,然後兩人一起大幹了兩個多小時。出門時雷曉飛手裡多了幾張滿意的刀具。

解決了原料的問題,雷曉飛的心鬆了一半,還有一半就是調味品的問題。那時不單是調味品少,人們用得更少,一般人家的家裡烹調只用鹽和油,其它基本不用。而像雷嬸這樣的麵館,也只是多了一些糖、豆豉和豆腐乳,這些調味料的使用量也少得可憐。更令雷曉飛抓狂的是,前世中家庭和餐館用途最廣的醬油,在這裡竟然沒有。

醬油,廣東人稱豉油,是烹調中調味、調色的最好調味品。沒有它,很多菜式失色,引不起人的食慾,如臘味、滷味等。雷曉飛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代既然有豆豉,為何沒有醬油,兩樣東西可是同一原理醃製的呀?但現在確是沒有,雷曉飛也只好徒呼奈何,只能先用著現有的調味品,待食店安定下來以後再想辦法。

第二卷大展拳腳

第27章發明醬油

第二天中午,趙屠夫帶來了“五花肉”和一個豬頭。雷曉飛要付他豬頭的錢時,趙屠夫堅決不要,他說:這東西本來就是不用錢的,他不過是順便幫手帶回來而已。雷曉飛無奈,也只好作罷。

雷曉飛把東西拿到廚房後,先把“五花肉”洗淨,再用酒、糖、鹽和幾粒八角、花椒醃起來,至於著色,只能隨後再想別辦法了。

處理完五花肉後,雷曉飛回頭處理豬頭。他先要乾的工作就是把整塊豬頭皮剝下,雷曉飛從來沒有幹過這類活,他憑印象按前世賣的豬頭皮的形狀下刀,用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才勉強地把豬頭皮剝下來。剝下豬頭皮後,雷曉飛又把豬舌、豬腦缷下,然後用砍骨刀把豬頭骨砍開,到這時,豬頭才算分拆完成。收拾完豬頭,雖已是初冬時分,但雷曉飛還是汗流浹背,不是他力有不逮,而是因為新手上路的緊張所致。

雷曉飛歇了一口氣後,拿來一根縫衣針,把缷下來的豬腦裡的紅絲一一挑乾淨,然後放入一隻大碗裡,加入幾片從胡醫師裡討來的天麻,升火清燉。他準備把這盅燉品送給林先生吃,以謝謝他的題字。廣東人的滋補原則是“以形補形”,豬腦補腦,加上天麻也是健腦的中藥,所以這道“豬腦燉天麻”,正適合林先生這樣的腦力勞動者吃。

待到燉豬腦的水燒開了,雷曉飛把火候調到文火,然後坐下慢慢地刮豬頭皮上的毛,邊刮邊想著如何給食品上色。

在當前這個時代,因為沒有醬油這種調味料,給食品上色確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能否找種代替品代替醬油呢?代替品,雷曉飛腦裡靈光一現,死死地盯著那盛豆豉的瓦罐,心想道:豆豉既然和醬油是同樣原理醃製而成的,兩者味道、顏色也相近,那用豆豉開水,不就可以代替醬油嗎?

雷曉飛馬上行動,從瓦罐中抓了把豆豉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起來,水沸了幾遍後,就呈出醬油那特有的偏黑的紫紅色,雷曉飛顧不得燙,忙用手沾一點嚐嚐。哎,味道還真的與醬油近似,只是多了一點苦澀。能達到這種效果已讓雷曉飛欣喜若狂,至於那多出的一點苦澀,在豆豉開水時,用多兩種藥材同做,讓藥材味把它蓋了就行。而且加了藥材做的醬油,還會令醬油的味道更好。他等這“土製醬油”冷卻後,倒入醃著的五花肉中,再密封起來,以觀後效。

人逢喜事精神爽,最頭痛的問題已經解決,雷曉飛的動作也麻利了很多,只用了一會兒豬頭皮就刮好了,他把刮好的豬頭皮放到火上,讓火舌把那些刮不到的幼毛舔掉,然後切成幾塊,升火把豬頭皮煮到合牙的程度,撈起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