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胸懷天下、 視野開闊。 人文教育是耶魯培養領袖的原則和要求。 耶魯校方一直認為, 作為常春藤名校, 耶魯只有高舉人文主義的大旗, 才能培養學生的領袖意識和全域性觀念。 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對社會有責任感、 心智高尚的人。 這種傳統使得耶魯在19世紀初, 美國舉國上下的高等院校強調應用學科的背景下, 能夠獨樹一幟, 力排眾議, 發表《1828年耶魯報告》。 這份由當時耶魯校長傑裡邁亞?戴領導起草的美國高等教育報告, 固執地認為:沒有什麼東西比好的理論更為實際, 沒有什麼東西比人文教育更為有用。 大學應該先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然後再進行職業培訓。 耶魯保留了希臘文和拉丁文課程, 這兩門課所教授的東西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已經死掉的語言。 而耶魯認為, 以古典學科為主的人文教育, 對年輕學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注重人文主義的傳統還一度使耶魯想撤掉所有的應用學科, 因為耶魯人認為: 我們只需把理論基礎搞懂就可以了, 對那些科學的東西我們只要享受他們的成果便可。 這種傳統使得耶魯的歷史學和文學一直走在美國大學的前列。 在2007年的本科畢業生中, 歷史系的學生最多, 佔畢業生總數的15%以上。 小布什當年在耶魯讀的也是歷史專業。
耶魯培養領袖的意識和傳統不僅體現在對美國學生的教育上,在海外拓展上也深深烙印著領袖痕跡。 1901年, 耶魯海外傳道組織決定派人遠赴大洋彼岸的中國傳播福音。 大家商量應該選擇中國的哪塊地方作為活動的基地, 最後選擇了湖南, 因為在近代中國, 湖南涌現了一大批領袖人才。 這個組織就是今天的“雅禮協會” (Yale…China Association)。 果然如耶魯人所料, 湖南在20世紀領袖輩出, 其中包括了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全球化正成為傳統
傳統不僅僅是過去, 傳統在當下慢慢形成。
耶魯現任校長萊文上任後, 積極推行全球化戰略。 本文一開始提到的約瑟夫?福克斯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投資銀行家, 曾經在曼哈頓的黃金地段買下一幢豪宅。 等到面臨退休之年, 他與妻子商量, 把豪宅賣了, 加上一部分積蓄, 共計1000萬美金, 全部捐給母校耶魯大學, 設立了福克斯基金, 邀請世界最重要國家的學者來耶魯進行訪問學習。 除了福克斯基金外, 耶魯大學還設立了一大批獎學金和各種各樣的交流專案, 邀請世界各國的學生、 學者來耶魯訪問。
除此之外, 耶魯還鼓勵學生走出美國, 到世界各地學習、 實習和考察。 耶魯校方聲稱, 耶魯要保證至少有一半的學生在就讀期間有海外學習、 考察的機會。 耶魯提供給學生海外學習的獎學金也十分豐厚, 一個本科生在暑假三個月內可以申請到3000美金左右的獎學金。
查理是筆者在耶魯的好朋友, 這個來自南卡羅萊納的小夥子因為每年冬天家鄉太溫暖、 看不到雪, 所以想選擇一個北面的學校, 最終選定了耶魯。 在耶魯就讀期間, 又迷上了法國文學和法國文化, 在大三期間得到學校的資助, 去巴黎學習了一個學期。 “我這輩子恐怕要和法國結緣了”,查理這樣跟我說。 果然, 畢業以後, 他選擇了去法國教英文。 “我喜歡法國的生活節奏, 浪漫、 悠閒, 不像美國, 競爭太激烈了”, 查理吐了吐舌頭, 如是說。
耶魯的學生也很多樣化。 2007年畢業的耶魯本科生中, 有15%左右的學生來自國外。 2007年進校的耶魯本科生來自於50個州和42個國家, 其中有39%的人來自於少數族裔, 重新整理了耶魯學生來源多樣化的紀錄。 在2007年5月舉辦的耶魯大學世界文化節中, 有幾十個國家的留學生展示了自己國家的文化。 在耶魯, 能夠感受到全球化的氣息, 這種氣息正在耶魯的校園中播種、 萌芽、 開花, 成為三百年耶魯的另一個優良傳統。
我一直以為耶魯最美妙的時刻是晌午。 每到晌午, 耶魯的標誌性建築哈克尼斯鐘樓 (Harkness Tower) 就會叮叮噹噹地響起美妙的音樂。 耶魯學院專門有一個敲鐘隊, 由20多個本科生組成, 大家輪流每天敲鐘。鐘聲是一首首美妙動聽的音樂, 這也是耶魯的一項傳統。 伴隨著鐘聲的, 是耶魯人匆匆的腳步。 耶魯大學的排課很有意思, 12點、 1點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