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一進城,各搞各的窩,各找各的點兒。新城搬遷的房子沒蓋好,七零八落的,人上來了,沒房子,移民部門用洋灰這兒劃個圈圈,那兒劃個圈圈,圈圈裡頭蓋個三間五間房,還沒等蓋好就搶完了,沒等房子幹都搬進去了。房子全是乾打壘和土坯壘的,還有的是挖城牆磚、扒老城的瓦和舊木料蓋的。老城的房子沒來得及扒的很多,全淹了!水來了,“嘩啦啦”全泡塌了!一倒一大片!移民局組織人划著船搶拆財神樓巷的樓門,曾門坊、江西會館、山陝會館……都是划著船搶拆的。半個月後,我站到烈士亭看,整個城裡的房子水全沒頂了,一片汪洋呀!只剩下鐘鼓樓半截子還露在水外面,移民局的船還在搶著拆。那是一座明代的建築呀!

兩三個月後,丹江口水庫又開閘洩水,城裡的水又退了,人們“忽”一下子又都跑回老城的廢虛上去,有的回去再看一眼自已原來住的那個家,有的是回去挖石條、挖舊磚到新城蓋房子,有不少人挖到洋錢、元寶、銀元什麼的。

那年,我25歲,親眼目睹並經歷了這場“水漫金山”的情景,我是個懷舊心很重的人,我老是做夢在老城裡,現今老了,還是這樣,一夢就夢見老城。過去,鄖陽城是個非常文明的城市,沒有什麼防盜防偷概念,晚上鋪板門不上也沒事,鄰里之間很少打架鬥毆,相互之間特別關照,人與人之間特別和氣,我特別懷舊。於是我就想把老城角角落落畫下來,給後人留個念想,自己也有個寄託。更重要的是幾座古代建築毀得造孽!南角樓、鐘鼓樓、山陝館、江西館、東寺廟、西寺廟……毀得可惜。現在,好些娃子們都不知道這些,人們都知道有個春雪樓,但不知是個什麼樣子。春雪樓是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題寫的,是鄖陽詩人們聚會的地方,在北門坡城牆上建著,十幾米高。我畫圖時問過許多老人,據他們說,站小河西梨花寨都能看到春雪樓的七星燈飄。我是搞建築的,我常想,鄖陽府城要是儲存到現在,不得了!

我畫這兩幅圖,最早動意在1988年,那年蓋縣文化館,陳家麟是館長,他幾十年搞攝影,他對鄖陽老城感情也特別深,拍了許多老城的老照片,也蒐集了許多。我對他說了我的想法,他很支援。但那時,常年搞施工,很忙,沒時間搞,但心裡老是在揣摸這件事,回憶一點就記一點。一沒事,就攤張紙在街門上畫,先把鄖陽古城的輪廓畫出來,把重點要點先畫出來。這樣做,是想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大家幫我回憶。今天碰這個人說一點,明天碰那個人說一點,我都在圖紙上作上記號,這兒有啥那兒有啥,前後左右有哪些建築,現在活著的人都能說得清楚。我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地鋪張紙在街上畫,參與的人竟達幾百人!這是個絕招,不想這個辦法,我一個人是搞不成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鄖陽府城:沉沒在江底的絕唱(12)

真正動筆畫是到了1996年,畫那幅鄖陽古城圖,即《夢裡鄖陽圖》,那是一幅全貌圖,地形、地貌、建築、街道完完整整,巷巷道道90%都畫上去了。硬是見人就問,一定要找到當年住過這個地方的人,位置必須保證準確。圖畫好後,總覺得有問題,常常夜裡睡不著起來看圖,看得發呆,在圖前一站就是一夜!天亮又跑到江對面天馬崖再看這邊的地形,冬天雪大,一捅老深,皮鞋都溼透了;有時有大霧,看不清,一等就等到中午十一二點,霧散了再看,回來後再畫、再描!全部畫好後,又把陳家麟、蘭善清等20多人先後請到家裡,幫忙提意見,直到2004年兩幅圖才畫完。

有一天晚上8點,柳縣長突然來我家看圖,他說人們都在議論我畫的圖,他想來看個究竟。他一看就看到了夜裡10點多!他一點兒一點兒地問,隨後即說:“這是鄖陽的寶!”這之後,他和蘭善清就給這圖作序作跋,之後,柳縣長又親自到十堰找書法家黃家喜書寫序跋……

末了,蘭士華告訴我,他準備接著畫“鄖陽十景圖”,一景一張,畫10張,每張100×60厘米,一個系列,全部畫水彩,從而全方位展示鄖陽古代文明。我問他哪十景?他說有“摘星坡嶺”、“蕭寺留題”、“南門晴望”、“天馬書崖”、“龍滾灘聲”、“武陽神洞”、“春雪樓”、“贏州雨意”、“盛水龍泉”等。之後他又說了一句:“畫完這些之後,我就對沉在水底下的老城有了個交待。”

聽完蘭士華的一番敘說之後,我對眼前這個質樸的故鄉男人有了一種深重的敬佩,他嘔心瀝血所做的這些,不為名利,不為金錢,也不為什麼責任和義務,僅為著一種思念和對思念的寄託。是沉在水底的那座城市賦予了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