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窮。思過去,感懷中,增長一種豪情;看今朝,更發展,振奮萬般精神。南水北調,世紀工程,雖需再次貢獻,亦為機遇天成,吾輩人等,當團結一心,拼搏奮進,圓一個更大夢想,建一座水上新城。慨然訝然,勉為其贊,誠惶誠恐,恭祝永存。接著,柳長毅徐徐開啟另一幅《漢江古風白描圖》。
使我瞠目的是會議廳居然未能全部展開這幅長卷,因為會議廳長度不夠,而畫卷竟長達3100厘米!在我不得不半卷半卷地賞識這創世長卷時,一個念頭飛速而入:這絕對是一幅當代《清明上河圖》,但它遠比《清明上河圖》要壯觀得多!浩瀚得多!
我們來看依然由黃家喜題寫、蘭善清為《白描圖》所作序文便知:蘭公士華先生,生長於鄖陽古城,堪稱一代老鄖人……士華先生不以丹青為業,卻於花甲暮年壯心勃發,潛心數年,於甲申年九月畫得《漢江古風白描圖》長卷,以紀念、追懷漢江偉大的過去,鄖陽曾經的偉觀……長卷類《清明上河圖》而制,規模、氣勢、筆法顯其不凡。其長3100厘米,寬60厘米。舉凡所繪人物3273個,房屋9l5棟,廟堂17座,大小商會83家,街道門面244間,巷道36條,江面大小船隻60只,馬牛等牲畜93頭,生產工具56件(套),民間花燈9種……
畫作以高度的寫實,記錄可考的歷史風物,以歷史的真實,創造藝術的美好。細窮毫髮於繽紛永珍,求造化之功於鑿鑿現實之中,追尋漢江文明而再創漢江文明,實乃卓成。
感欽不已,故為之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中國古代名畫《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人物五百餘位,牲畜50多隻,車船20餘艘。蘭士華的《鄖陽古風白描圖》無論從畫卷的長度還是內容的豐富繁多均為前者的6倍左右!而畫風古樸飄逸大有前者諷骨餘韻!
《夢裡鄖陽圖》和《鄖陽古風白描圖》,兩幅巨圖前後耗去了蘭士華十年的時光!作為一縣之長和一個心懷良和的知識分子,柳長毅一再地被蘭士華對故土深刻的眷戀所感動,他又揮毫提筆,欣然為《白描圖》作跋。跋文也由黃家喜絕妙的書法抄寫在圖尾——浩浩古江湧,巍巍秦巴橫;鄂陝同一水,秦楚共爭春。天地生鄖陽,青山有龍騰;騁目八百年,明珠耀三省。桅帆蔽江流,商賈聚鄖城;鍾靈毓秀地,文明冠古今。瓊樓隨雲起,長街迤地伸;四海金玉聚,九州騾馬奔。笙歌嫋夤夜,鳳燈舞良辰;千門迎日升,萬家喜承平。思古添豪氣,撫今壯雄心;世紀新發展,前程如美錦。時移風物遷,古風化丹青;蘭公妙筆在,千秋夢成真。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鄖陽府城:沉沒在江底的絕唱(11)
(以上序跋均有刪節——筆者)
十年的時光,十年的心血,十年鑄成兩幅精神巨圖!蘭士華,何許人也!
我請求一直在幫助我聯絡採訪物件的、鄖縣南水北調辦工作的張湘華,幫我找找蘭士華,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內心力量使他完成了如比的絕世之作,我還想告訴他,這樣的畫作不妨去申請吉尼斯紀錄!
蘭士華來了,他坐在我的對面,一個面相樸實、內心厚道的66歲的男人,他看上去充滿滄桑但並不蒼老,他記憶清晰,談吐誠懇。我不想對他的談話作任何加工,讀者從他最真實的言說中發現一個失去故鄉的鄖陽人,思念的情愫所賦予他的力量;你同時會發現,原本只是一個建築工人的蘭士華,信念怎樣使他一雙搬弄了一輩子磚瓦的手,最終創造了繪畫的奇蹟!
蘭士華:我一輩子搞建築、搞施工,我特別喜歡古建築。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1959年在鄖陽中學唸完初中就沒再念書。我們家住在鄖陽古城東大街鐘鼓樓附近的青年路口,父母是做小生意的,針頭線腦、小雜貨一類。我們家八口人:父母、哥嫂、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和我。我們家五間瓦房,一溜兒鋪板門。1967年丹江口水庫開始蓄水,那年秋天,鄖陽老城就被淹了。水忽然從東關城門進來,霎時半條街被淹了。水到了我們家門口,這才慌著搬家。我們累死累活用板車把東西拉到東嶺新城,那時新城沒蓋多少房子,幾萬人“忽”一下子上山,根本沒處住,人們都開始搶房子,包括幹部們也搶,誰搶著是誰的,但只能搶一間。我們那一間是我姐姐原來搶住的一間,水來了,我們一家七八個人擠在了這一間。第二天再下城拉剩餘的東西,水都沒房頂了!青年路大井一帶的水都齊腰深了。已是深秋了,水很冷,我浮著水回去抱我們家的狗,狗都上到房頂了!街上已開始走船了!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