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思念,是刻骨的思念賦予了他堅韌的力量,使這力量讓他十年磨兩圖!何樣的精神力量能與此相比?
然而,痛心的事發生了:就在我寫以上文字時,2006年5月19日晚,我在與蘭善清先生通話時,得知蘭士華先生已於2005年8月因肝病去世,《鄖陽十景圖》未能畫出。噩耗傳來,我驚悲無比。蘭士華先生是在與我交談三個月之後就走了!他給同樣思念鄖陽故鄉的人留下了兩幅絕筆之後就走了!他最終未能完成他全部的意願就走了!但我想,他的靈魂會繼續從江底打撈“鄖陽十景”!
3
如同蘭士華一樣苦苦心念故土、古風的藝術家、詩人、作家,在鄖陽這塊土地上層出不窮!他們失去了血脈之根的故鄉,他們又一個個帶著鄉愁,鍥而不捨地在精神深處尋找家園。由此誕生了他們藝術的出類拔萃,也鍛造和營養了他們心靈的至美至善和高貴雋永。這裡,我想說說攝影家陳家麟。
陳家麟、陳人麟兄弟是我家兄少年時代的朋友,也是中學同窗。陳氏兄弟繼儒學門風,各自建立著自己的文化人生。陳人麟幾十年身處荒古曠遠的原始森林神農架,對神農架自然、風物、人文、景觀進行了窮其一生的研究和探尋,豐厚的著作最終使其成為“書寫神農架第一人”。而陳家麟則聚40年心血,走遍鄖陽山山水水,以搶救故土文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用相機拍下了上萬張記錄鄖陽曆史、文化的照片。家麟先生一生專攻黑白攝影,他從1990年開始,用10年工夫,在上萬張底片中整理出數千張富有價值的底片,最後又從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