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院呈送了《關於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方針問題的請示報告》。華國鋒批示:“要認真的作調查研究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改進措施”。接著,國務院知青辦起草了《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問題的彙報提綱》,經國務院、中央政治局主要負責人研究、透過,作為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的一份帶有指導性的檔案。
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經過充分醞釀籌備的第二次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的宗旨是,根據新時期的總任務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調整知識青年問題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穩妥解決現存的問題。
第二次全國知識青年工作會議的召開(2)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如果從1962年算起,全國已經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了16年。十幾年中積累的問題很多,群眾的要求與國家的條件又有很大矛盾。粉碎“四人幫”之後,知青工作已成為五個老大難(知青、勞動、工資、物資、物價)問題的頭號老大難。社會各方面對此議論紛紛。經過1978年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人們的思想比較解放,也開始能暢所欲言。社會上關於知青工作的各種看法,在會議上得到了反映。當時,社會上議論最多的是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對過去的上山下鄉工作怎麼看,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在會議上有兩種基本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過去的成績應該充分肯定,不能離開歷史的具體條件去看這個問題。不然的話,從根本上否定,會引起更大的思想混亂,而且要對1700萬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特別是還在農村的860萬人,落實政策回城,這是做不到的。
一種看法認為,上山下鄉運動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有的與會者直言不諱地說,建國以來,有兩件事喪失人心:一是精簡下放(指“大躍進”失敗後將大批城市職工和居民下放農村);二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人指出,“###”以來,城市青年下鄉1500多萬,從農村又進城1000多萬人,何必搞上山下鄉?結果,花了60多億元,買了“四不滿意”(即知青不滿意、家長不滿意、農民不滿意、國家不滿意)。
怎樣評價過去的上山下鄉工作,事關幾百萬知識青年的穩定問題,所以,當時的中央領導人都強調要肯定以往工作的成績。在會議制定的重要檔案《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中,體現了這種意圖。《紀要》稱: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占主導地位,成績是主要的”。
第二個問題,今後還實行不實行上山下鄉?
會議上有三種主張:一種主張今後若干年還得實行;一種主張到此為止;一種主張實行輪換制。按照領導者的意圖,今後若干年內上山下鄉還要實行,但是提法要改變,這就是《紀要》中所說的:
隨著四個現代化的逐步實現,隨著社會勞動力結構的逐步改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人數將逐漸減少,以至做到不搞現在這樣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但是,要達到這樣的地步,必須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全國來說,還要繼續動員組織一部分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第三個問題,已經在農村的八百多萬下鄉知青怎麼辦?基本上也是三種主張:一是基本穩定在農村;二是基本招回城;三是區別情況,有留有回。與會者認為這個問題最複雜,最難辦。這些知青下鄉時間不同,安置形式不一(有插隊和農場),有跨省的,又有大批結婚安家的,困難程度也不一樣,難以劃一辦理。何況在確定具體去留政策上,極易引起連鎖反應。中央政治局在全國知青工作會議前討論確定的基本方針是:繼續鼓勵支援他們安心農村,有步驟、有區別、穩而不亂地解決他們的問題。在具體對策上,除了國營農場的知青要基本穩定外,對插隊知青調離農村的條件要進一步放寬。
以上是涉及上山下鄉運動的三個基本問題,以及會議對待這些問題的態度。
第二次全國知識青年工作會議的召開(3)
會議在肯定上山下鄉運動的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統籌兼顧”的方針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城鄉勞動力的安排缺乏整體規劃,知青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下鄉青年中的不少實際問題長期未能解決,安置人數過多的地方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會議的《紀要》把這些問題歸結為“###、‘四人幫’的干擾破壞”。
這次會議的重要變化之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