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8部分

與進取精神支撐起來的國家,而是更加安於享受作為世界霸主帶來的好處。這種思想從上到下,滲透了整個美國,讓美國在挑戰面前變得消極被動,總是認為能夠像前兩次世界大戰那樣,憑藉巨大的戰略優勢,不但能夠取勝,還能在戰後拾取驚人的戰爭利益。

受此影響,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一直比較被動。

更重要的是,打到2059年4月份的時候,美國海軍並沒有掌握主動權的實力。

按照美國當局制訂的戰略計劃,第二批次的8艘“長灘”級主力艦要到2059年底才能交付,而第一批8艘“長島”級與追加的第三批8艘“長灘”級要到2060年的下半年才能服役。雖然美國海軍沒有像共和國海軍那樣,在大戰爆發前就放棄了航母,而是在2055年的時候開工建造了標準排水量高達17萬噸,足以與“重慶”級媲美的新一代超級航母,並且一口氣訂購了3艘。得益於鉅額追加投資,特別是在2058年開始加快建造進度,這3艘航母均能在2059年底交付使用。但是經過雅浦海戰之後,美國海軍已經意識到,任何航母戰鬥群在主力艦隊面前都不堪一擊,即便戰場上還有讓航母發揮餘熱的地方,那也不是在前方衝鋒陷陣,而是在後面為主力艦隊提供支援,或者為陸戰隊提供幫助。

如此一來,在2059年年底之前,美國海軍沒有進攻能力。

這一實際情況,決定了美國海軍只能在太平洋戰場上以防禦為主。

當然,這並不妨礙美國海軍在其他方面的積極行動,比如在北印度洋與南中國海地區的破交作戰。

不管怎麼說,在戰爭期間,建造潛艇與建造大型戰艦沒有太大的衝突,主要就是決定戰艦產量的關鍵因素是船臺,而潛艇由專用船臺建造,與其他戰艦並不通用,而且潛艇可以在一些內河造船廠建造,不會擠佔主要造船廠的產能。如果說美國海軍最不缺什麼的話,那肯定是專門用來執行破交作戰任務的輕型攻擊潛艇。這種排水量只有5000多噸,並沒有配備多少專用反潛裝置的潛艇基本上只具備對付水面艦船,而且主要是運輸船的能力,即不具備執行反潛作戰任務的能力,其對付潛艇的最佳手段就是在啟動空泡發生器與液體燃料火箭助推發動機之後,高達200節的最大航行速度,也就是逃命的速度。雖然以這種速度,最多隻能航行半個小時,也就是航行100海里,但是在這半個小時內,至少能夠把沒有配備類似裝置的攻擊潛艇甩開65海里。更重要的是,如果其他攻擊潛艇以70節的全速追擊,就無法用聲納持續跟蹤,也就無法準確追擊目標。

可以說,到2059年中期,美國海軍中功勞最大的就是潛艇部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59年3月份,美國海軍在北印度洋上活動的20多艘攻擊潛艇組成的“狼群”襲擊了編號GB5911的船隊(即2059年第11支從廣州到巴士拉的船隊,在僅僅2個小時的戰鬥中就擊沉了32艘滿載貨物的商船。雖然美軍潛艇部隊為此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2艘攻擊潛艇被護航戰艦擊沉,還有1艘在逃跑失敗之後,浮上海面向圍攏的護航戰艦投降,但是與戰果相比損失根本算不了什麼。要知道,這支船隊運送的是中東戰場上集約集團聯軍急需的作戰物資與武器裝備,正是因為沒有能夠安全抵達,導致集約集團聯軍不得不在10多天之後主動放棄摩蘇爾,退守巴格達。

問題是,潛艇永遠是破壞制海權的武器,而不是掌握與利用制海權的武器。

仍然拿北印度洋上的戰鬥來說,GB5911船隊幾乎全軍覆沒之後不到1個月,共和國當局就組織了編號為GB5914的船隊,將集約集團聯軍急需的物資送到了巴士拉。正是這次非常及時的增援行動,讓集約集團聯軍在隨後的戰鬥中頂住了西約集團聯軍的進攻,並且迫使阿爾梅爾放棄了進軍巴格達的想法,使戰線穩定了下來,也使西約集團聯軍在中東戰場上的進攻行動達到頂點。直到戰爭結束,西約集團聯軍的將士也沒有能夠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巴格達!

事實上,即便到了2059年底,美國海軍的兵力也不足以發起進攻。

原因很簡單,美國海軍得到了新的戰艦,共和國海軍也得到了新的戰艦。

美國海軍接收第二批8艘“長灘”級主力艦之前,共和國海軍就接受了8艘“唐”級主力艦。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唐”級與“秦”級的區別並不大,連命名方式都一樣(這裡的“唐”不是李淵建立的唐帝國,而是春秋時期的唐國),應該歸為“秦”級改進型,沒有必要單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