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8部分

級。但是不管怎麼說,在8艘“秦”級已經恢復戰鬥力之後,隨著8艘“唐”級成軍,共和國海軍將擁有16艘主力艦,可以組建2支主力艦隊,而美國海軍只有8艘效能連“秦”級都比不上的主力艦,最多隻能組成1支主力艦隊。因為兵力相差過於懸殊,所以就算美國海軍獲得了有限的進攻能力,也很難扭轉戰局。

更重要的是,這一差距還會隨著時間拉大。

眾所周知,“秦”級與“唐”級都是在戰爭爆發前設計、並且開工建造的主力艦,因此嚴格按照規劃施工,服役時間不比戰前規定的早多久。從第三種主力艦,也就是備受注目的“漢”級開始,就是在戰爭期間建造的了。雖然開工時間晚,但是建造工作安排得更加緊密合理,也更能節約寶貴時間。別的不說,“漢”級主力艦的模組化程度比“秦”級高出了好幾個級別,因此船臺施工基本上就是將艦體模組組裝起來、工程週期僅有6個月,下水後的舾裝工作也是組裝上層功能模組、工程週期也只有6個月。如此一來,在所有模組都能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即不佔用建造週期的情況下,在第一批8艘“漢”級於2060年3月底交付之後,將在2060年9月底交付第二批8艘,然後就能以每3個月一批的速度(主要是用來建造“唐”級的船臺也參與了建造工作),交付其餘批次。由此可知,到2060年底,共和國海軍建造的主力艦將多達40艘,比美國海軍多出8艘,如果算上8艘被擊沉的“長灘”級的話,則多出了16艘。

在實力不如對手、而且預期無法趕超對手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選擇被動防禦,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當然,美國海軍並沒因此放棄希望。

從戰後獲取的資料來看,美國海軍在2059年初,也就是雅浦海戰後就制定了一份比較詳細的戰爭計劃,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巨大戰略優勢,穩守各條主要戰線,以空間換時間,爭取在2到3年之內扭轉不利局面。也就是說,要到2060年底、甚至要到2061年,美國海軍才有可能掌握主動權。更重要的是,要想達到這個預期,美國海軍必須充分利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眾多島嶼基地,並且迫使共和國海軍攻佔這些島嶼,以此消耗共和國海軍的兵力。

這個時候再來看美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軍事部署,也就不難明白歐洲投靠共和國的重大影響了。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海軍不能借助新喀里多尼亞,必須為登陸澳大利亞奪取前進基地,即不惜一切代價攻打索羅門群島,像100多年前的日本海軍那樣,在那座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的熱帶島嶼上與美軍鏖戰,即便這次笑到最後的不是美軍,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也必然在這裡浪費寶貴的兵力與更加寶貴的時間。可以說,在2059年底,也就是共和國與歐盟達成秘密協議之前,美軍已經做好了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迎擊共和國軍隊的準備,不但在這裡部署了10多萬地面部隊,還儲備了足夠這些地面部隊堅持2年的物資,以及持續消耗大半年的彈藥。客觀的講,就算共和國陸戰隊非常彪悍,而且戰鬥力強大,在島上的熱帶雨林中,除非使用戰術核彈頭、或者同樣被歸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化學武器,不然肯定會與美軍惡戰好幾個月。

不管怎麼說,隨著歐洲做出戰略選擇,這一切都變成了泡影。

事實上,對美軍來說,影響還不僅限於此。

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些資料,歐盟與共和國達成秘密協議之前,就與美國在瑞士達成了一份非常類似的協議,即歐盟不向美國宣戰,而美國則要幫助說服俄羅斯,並且確保歐洲國家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也就是說,美國不能倒打一釘耙,出兵控制歐洲國家在太平洋上的眾多海外省與海外領地。

雖然有理由相信,美國在簽署這份秘密協議的時候,並沒打算當真,即在必要的情況下,美國仍然會出兵控制歐洲國家在太平洋上的海外省與海外領地,而首先需要控制的就是法國的新喀里多尼亞。別的不說,美國海軍就在當時制訂了一份緊急行動計劃,即在局勢出現重大轉變的時候,必須搶在共和國海軍之前控制新喀里多尼亞,甚至得出兵攻佔保持中立的萬那杜。但是不管是美國當局、還是美國海軍都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之快,快到美軍甚至來不及採取應急行動。

2059年聖誕節前夜,共和國海軍第一主力艦隊與第二主力艦隊分別從新赫布里底群島(即萬那杜所在的群島)南北兩端進入珊瑚海拉開了向澳大利亞進軍的序幕。

雖然這個時候,運送陸戰隊的船隊還在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