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2部分

對該訊號做了全面分析,並且確定為接共和國海軍艦載戰鬥機上的求救裝置發出的無線電訊號。更重要的是,這兩個訊號就在馬爾地夫群島海域,不但非常接近,而且與美軍艦隊的距離不會超過2000千米,很有可能在1800千米左右。

不得不承認,美軍的電子偵察裝置的探測精度非常高。

當然,也不得不承認,某些時候處於安全考慮的設計反而會成為安全隱患。

那2個無線電訊號確實是由共和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發出來的,而且就是由那架在起飛後因故障墜毀的戰鬥機發出來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肯定不是飛行員為求救發出的無線電訊號。

原因很簡單,艦隊指揮官沒有宣佈解除無線電管制,戰艦之間都是用鐳射定向通訊系統進行聯絡。更重要的是,戰機在起飛之後就出了故障,而且嚴格按照守則,在艦隊後方的海面上進行緊急迫降,而在正常情況下,艦隊肯定會出動垂直起降飛機,在附近巡邏待命,而這些飛機的任務就是救援落水飛行員。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2架戰鬥機迫降後就有2架垂直起降飛機趕了過去,並且救起了飛行員。2名飛行員在隨後遞交的報告中也提到,他們沒有在墜機之後啟動無線電呼叫系統。由此可見,肯定是戰鬥機上的自動控制系統啟動了無線電呼叫系統,發出了無線電訊號。

這也很好理解,早在2030年,美國海軍就在艦載戰鬥機上安裝了自動起降系統,起飛與降落都不再由飛行員控制,從再大大提高了起降效率與起降安全性。在2040年之前,也就是建造“上海”級航母時,共和國海軍也在新一代艦載戰鬥機上使用了這種系統。因為起飛與降落時出故障的機率遠高於正常飛行,所以在這個時候,自動控制系統都會啟動戰機上的緊急求援裝置。

雖然從技術上講,可以以手動的方式關閉無線電呼叫系統,但是2架墜毀的戰鬥機都是在執行攻擊任務,不管是飛行員、還是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都不可能關閉戰鬥機上的無線電呼叫系統。原因很簡單,如果戰鬥機在戰鬥中被敵機擊落,在距離航母數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處墜海,就得高這套系統來傳送方位座標,以便執行搜救任務的飛機能以最快的速度趕過來,救走飛行員。

正是如此,無線電呼叫系統的工作距離非常遠,即便訊號強度不大,也很容易被發現。

這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接近2000千米外的美軍艦隊能夠發現這2個十分微弱的訊號了。

當然,美軍旗艦的中央計算機也給出了比較明確的分析結果。

對美軍艦隊指揮官來說,還得考慮另外一種情況,即印度洋艦隊的指揮官故意擺了個迷魂陣,想用這2個無線電呼叫訊號把美軍艦隊的攻擊機群引到錯誤的方向上去,從而使美軍錯失反擊機會。

問題是,美軍指揮官還有別的選擇嗎?

前面已經提到,從機率上講,共和國印度洋艦隊出現在馬爾地夫群島海域的可能性高達八成,而且美軍偵察機已經搜尋了群島以東海域,並沒發現共和國艦隊。雖然單純從理論上講,共和國印度洋艦隊也有可能向西航行,即追著第四艦隊與第八艦隊的航跡,繞到戰場西面。可是在南海艦隊的方位大致可以確定的情況下,別說是海軍將領,就算是最普通的海軍士兵也知道,印度洋艦隊不會向西前進,因為那邊是部署在吉布提與塞席爾群島的美軍岸基遠端海上巡邏機的搜尋範圍。

更重要的是,從2個訊號出現的時機來看,也可大致斷定,那確實是2架失事的戰鬥機發出的無線電呼叫訊號。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美軍指揮官沒再猶豫,在15點整,也就是印度洋艦隊派出的2支攻擊機群出發後不到4分鐘,下達了攻擊命令,讓停在7艘航母飛行甲板上的戰鬥機以最快的速度升空。

當然,美軍指揮官沒有調整之前確定的攻擊戰術。也就是說,首先起飛的是防空戰鬥機。而在美軍指揮官下達攻擊命令的時候,執行艦隊防空任務的42架防空戰鬥機已經組成7個機群,轉向北上。雖然這些戰鬥機的剩餘燃油都不足以返回艦隊,但是美軍指揮官已經安排護航戰艦上的垂直起降巡邏機攜帶夥伴式加油吊艙起飛,為前出的護航戰鬥機在返航的時候提供燃油補給。

從時間上看,美軍出動的時間只具共和國艦隊晚了大約20分鐘。

即便算上執行攻擊任務的美軍多用途戰鬥機直到15點10分才全部起飛完畢,也只比共和國艦隊的攻擊機群晚了30分鐘。

如果在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