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

厘芄好像有準備,對答:

“還有呢,官家在城南門立了一根木杆,誰能移到北門去就賞金10兩。”

厘族長說:“這跟你有什麼關係?”

厘芄:“木杆還立在那呢。”

厘族長:“為什麼?”

“不知道。也許,太重了吧,一,二個人放不倒,拿不走。也許是10兩金太重了,沒有人相信。”

“你相信嗎?”

“做了才知道。

厘族長說:“如果,我不准許呢?”

“那可是10兩金。”

厘族長說:“我們厘族不缺那10兩金。”

“哎呀,父親,你就給我們一次機會吧。你不是教導我們立業為本嗎?”

厘族長帶厘芄來到厘太公的房間。房間十分寬大,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就不會相信,在深山坳裡有這麼講究的住宅。厘族長來到太公的門前,請示:

“父親大人安好,兒來請示。”

一小會兒,一個男孩開了門。待兩個人進屋,太公已經端坐在位置上。厘芄的祖父是個不起眼的老頭,衣服還算整潔,只是滿口的牙齒全掉光了,跪坐著,像一尊雕像。古人沒有坐椅,都是這樣跪坐在自己的小腿上。這樣的姿式是很累的。像太公這樣的年紀,取這樣的姿式要花費很大的氣力。這老爺子在兒孫面前也不苟且,夜深了也不苟且。

厘族長恭恭敬敬的說:

“芄兒在臨潼看到了變法的告示,打算去,有10兩金的賞。請示下。”

太公不抬頭,嘴唇蠕動,聲音不大,但是非常清楚:

“我就知道有這麼一天。快去快回,回來,我有話說。”

太公的嘴唇又癟回原樣,不再說話。

不過一個時辰已是次日,厘族長將厘芄喚醒。厘芄匆匆梳洗了,來到吃飯的屋子。這裡,五個弟弟在等候。厘族的規矩,兄弟和睦,在一處吃飯,有一個人不在也要等。這五個弟弟有兩個與厘芄般大般小,另三個小得多,不過10歲上下。後面的故事有交待,這五個弟弟是厘芄的族弟,並非厘族長親生。

當下,兄弟六人各自吃飯,在吃飯的時候不說話,這一點與今天也不一樣。

吃完了飯,兄弟三人來到厘族長的屋子,族長已經準備下錢帛和繩索。三個人向臨潼奔去,厘族長送出房外,自然免不了叮囑一番。

三個人從厘芄走過的路到了山崖上,又攀緣而下,一路急行,到臨潼城下天剛放亮,城門還沒開。秦時,開城門天明為準。夏天天亮得早,城門開得也早。冬天天亮得晚,城門開得也晚。兄弟三人來到城下,進不了城,無事可做。在等開城門的時候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十一條告示說了些什麼內容。

一,學習禮儀,父子,兄弟,姐妹不準同睡一屋。

厘氏時代在公元前350年,100多年以後秦就完成了統一大業,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權。變法條文的實施等於鋪就統一的道路。這一條是為了掃除氏族群婚的殘餘。這個時候,氏族還是社會的普遍的關係。這種關係叫作公族。公族的社會關係建立在貴族佔有土地的基礎上。貴族的成員叫作公子。公族關係中,保留著極為落後的習俗,這就極大的妨礙了政權對“國民”的控制。所以,這一條的意義就不僅在禮儀上。

二,使用統一標準的尺寸,斗升,斤兩。

這一條也是為了對社會的控制,克服氏族分散的狀態。

三,編制戶籍:從村,鄉,縣,郡到中央。

這一條很厲害,直接與貴族爭奪勞動力,將這一部分人口的賦稅徵收到政權中來。

四,一家犯法,九家連坐,檢舉有賞,私藏重罰。

這一條就是說,在變法以前,不管犯了多大的法,犯法的人只要被公族收留政權就不再過問了。法由政權制定,是維護政權的工具。在變法以前,重大的司法由貴族的“會議”決定,國君只是執行決定。這一條實現了,政權就將司法權由貴族手中奪過來,政權獨立於貴族之上。

五,無正當職業者罰作奴隸,遣送邊疆。

什麼叫作正當職業?交賦稅叫作正當職業,不交賦稅就叫作無正當職業。這一條是對貴族特權的剝奪。貴族是不交稅的。有了這一條,人人都要交稅。實現了這一條,政權就實現了對稅收的壟斷。

六,凡入秦墾荒者,九年不交稅。

這一條的目的是與諸侯國爭奪人口。人口增加了,才能保障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