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繆公於是復使孟明視等將兵伐晉,戰於彭衙。秦不利,引兵歸。

戎王使由余於秦。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於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

繆公曰:“善。”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還。於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三十六年,繆公復益厚孟明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殽之役。晉人皆城守不敢出。於是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屍,為發喪,哭之三日。乃誓於軍曰:“嗟士卒!聽無譁,餘誓告汝。古之人謀黃髮番番,則無所過。”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謀,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記餘過。君子聞之,皆為垂涕,曰:“嗟乎!秦繆公之與人周也,卒得孟明之慶。”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彊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繆公子四十人,其太子罃代立,是為康公。

(以下略)

厘氏家族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封秦襄公為侯。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61年到秦,孝公時執政19年。公元前359年和350年兩次主持變法。孝公死,商鞅受車裂死。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都咸陽,皇帝政權從秦開始。

在渭河和涇河匯流的北岸,有一塊不很高壯的山巒叫作涇山。天氣晴好的時候,登上涇山,向南眺望,能夠看到臨潼。秦轉向了“耕戰”政策,對外軍務頻繁,重心佈置在臨潼到潼關一線。一條大道沿著渭河河岸一直向東。大道上車馬不斷,近在臨潼城下的涇河谷卻是兵馬不到的地方。

涇山的南坡是一道山崖,將涇山北的山坳地與臨潼隔斷,這山坳地習慣上叫作涇陰。在涇陰,隱藏著一支家族。這支家族叫作厘。厘氏家族已經有260年曆史。厘族人在涇陰種植上千畝田地,還沒有人來收過稅。

這一天,天色已晚,一個叫厘芄的少年從臨潼方向走來。他要到涇陰的家中去。過了河,他要向西走20裡,從一個山口進入山坳,然後,再向東走20裡,方才到涇陰。照這樣走,天明雞叫才能到家。他靈機一動,打量亙在眼前的山崖,斷定,涇陰就在山崖的後面。只要能翻過山崖,不過一個時辰即可到家。他順著山崖慢慢的尋覓,看到一道石的裂縫,看樣子能夠通向山頂。他想,何不試一試?他順著石縫攀上去。這100多米的石縫中間折了兩個彎,難怪在下面看不到山頂。他就像攀崖採藥似的攀上了山頂。站在崖上向下望,涇陰的家就在山腳下。

厘芄疾步下山,見到了族長(他的父親)。這時候,他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他說:

“秦開始變法了。告示貼出來了,一共11條。”

厘芄將告示的條文背了。父親看著他的20歲的兒子,十分驚奇兒子的記憶力。但是,他還是說:

“這些,跟你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