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帝的東宮舊臣,與黃淮一起蒙冤入詔獄十年,是洪熙帝嫡系中的嫡系,宣德帝登基後要想增強內閣的實力,楊溥自然就是最為恰當的人選。

李雲天在養心殿一待就到了晚上,向宣德帝和楊士奇講解著軍閣和農部、稅局的行政體系和職責,聽得宣德帝和楊士奇不時地頷首。

不得不說,李雲天的這套軍閣的體系,從根本上抑制了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又能促進大明軍事的發展,實在是神來之筆,令宣德帝和楊士奇無比欣賞。

至於農部和稅局,不僅可以促進大明農業的發展,而且還規範了大明的稅賦制度,剷除了戶部內部弊案頻發的土壤。

戶部的官員肯定是不願意看見戶部權力被分化,不過除此之外的各大部院衙門絕對是樂於見到這一幕的發生,不知道有多少官員對戶部的人不滿,又或是嫉妒戶部的權勢,巴不得戶部的人倒黴。

晚上,宣德帝留他和楊士奇在宮中用了晚膳,軍閣和農部的籌建非朝夕之間就能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籌備,最快也要年後才能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下午的時候,金英帶著宣德帝的聖旨前往安義候府,對古西就英年早逝表示了惋惜,並封古西就的嫡長子為正四品的明威將軍。

明威將軍是大明武職散官的官銜,只有官階,並無實際職務,是宣德帝對安義候府的一種慰藉,以示皇恩,給安義候府挽回了不少顏面。

畢竟,連宣德帝都說古西就“英年早逝”,那麼外人誰還敢亂嚼舌頭根子。

不僅如此,第二天宣德帝下了一道聖旨,以李雲天懈怠文淵閣事務為由,罰去了他半年的薪俸,以示懲戒。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李雲天被罰就是因為古西就的案子,這表明宣德帝並不贊同李雲天介入此案,無形中也是給了朝中勳貴一個安慰。。。

第296章 兼職講武堂〔第二更〕

十月初,宣德帝在太和殿的第一個大朝朝會上正式下旨,宣佈了兩件大事,一是檢太常司寺卿楊溥以東閣大學士的身份進入內閣,兼兵部右侍郎銜。

另外一個大事成立京師講武堂,由福王朱永青擔任講武堂司堂一職。

除了福王執掌京師講武堂外,李雲天兼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一職,協助福王籌備京師講武堂。

兵部武選清吏司的主事為正六品的官職,與李雲天現在的官階相同,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最為合適的兼銜,等級上完全對等。

由於兵部武選清吏司只是一個兼銜,因此李雲天並不在兵部任職,他的實際職務還是都察院湖廣道監察御史。

大明之所以會設立兼銜,作用有兩個:

一個作用是作為加官,以示恩**和提升級別,例如內閣大學士在六部兼任的官職。

另外一個作用是賦予官員另外一種身份,使得其能夠行使相應的職權,例如李雲天:

李雲天有了這個兵部武選清吏司的兼銜,就能夠以都察院御史的身份,名正言順地參與兵部的某項特定的事務中——籌建京師講武堂。'293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293 執宰大明296

如果兼銜上加有“掌”字,即“掌兵部武選清吏司”,那麼李雲天就可以以都察院御史的身份處理武選清吏司的事務。

例如,大明中後期的總督和巡撫,就任地方官員時通常會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或者兵部尚書、右侍郎的官銜。

這並不是意味著那些總督和巡撫在都察院和兵部任職,只是賦予了他們在所任職地域的監察權和兵權,一旦卸任兼職就要收回。

這兩道聖旨一經宣讀,太和殿內的文武百官的注意力紛紛集中在了楊溥的身上,楊溥從太常寺這麼個冷清衙門一躍成為了內閣閣員,無疑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同時,這也意味著宣德帝將強化內閣的力量,以使得內閣能與五府六部相抗衡。

至於京師講武堂,雖然有福王來坐鎮,可朝中關注的人卻寥寥無幾。

原因很簡單,在大明軍職世襲的這個大背景下,京師講武堂無疑就是一個雞肋,各都督府的權力牢牢被朝中的勳貴把控。

況且,宣德帝竟然讓李雲天來協助福王籌備講武堂,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有誰聽說過文弱書生能治軍的?

因此在朝中的文武百官看來,宣德帝此舉不過是想向天下人表明其重視武事而已,對大明現在的軍事格局沒有絲毫影響。

散朝後,李雲天被福王召去了王府,由於要籌備講武堂,他在都察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