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苦笑一番:“才華?以前官家也許是一定非用為父不可,可這次若真的聽命改變,官家也許會處於穩定朝堂考慮,令我等消停過來!”
呂惠卿點頭應道:“先生考慮得極是。無論官家如何強使,他也只是才登基一年而已,在外有一幫老臣。在內有太皇太后與皇太后,試問官家又怎敢一意孤行呢?至少今年內都不會這樣強使,不過到了明白,官家登基兩三年了,一切盡在把握之中,那時也許就真能一言成事了。先生此時暫時對朝臣們退讓一二,待得官家掌得大臣,要做什麼,還不是官家一句話而已嗎?”
王安石淡淡地看了呂惠卿一眼。道:“吉甫所言,亦是老夫所想。不過之得其一而已。”
呂惠卿呆了一下:“先生還有其二之因?”
王安石點頭說道:“不錯,其二就是朝中也許會出現一個也適合主持變法之人。一旦此人成長。那麼官家也就不一定非用我等不可了!”
“什麼?”再場之人都驚了起來,王安石的一番話,有石破天驚地力量,震得他們目瞪口呆。也由不得他們吃驚,蓋因這個主持變法之人是個很特殊的存在。
大宋天下,人才濟濟,不少人都能看得出宋王朝的弊端,或許也有不少人心裡都有著頗為絕妙的變法之計。然而,有了措施。還不一定能成事,或者說這不是成事地關鍵。
要主持變法,排是首位地需要地是魄力。變法從來都是得罪人地行為,敢冒著別人指責或者揹負罵名一如既往地行事,那就是常人難及的資本了。當然,也有人是生楞子,天不怕地不怕,更不用說人言了,然而。縱使他有才華,還是沒有多大的資格來主持變法。變法需要的另一個重要資本是名望,沒有很高的聲望,誰也不會信服,更不用說有誰跟隨你進行變法了!
兩者兼而有之者,遍觀大宋朝廷,暫時惟有王安石一人而已。其他諸如韓琦、歐陽修等人,名望有之,才華有之。就是魄力差了一大截。垂垂老矣,談何變法!至於司馬光一干青壯老臣。說句不客氣的話,他們什麼都不缺,就差了一些王安石對於制定變法舉措能力!這麼多重要的要求,可見這個變法主持人是多麼的稀少與珍貴,這也是為何以韓絳等人地身份與地位還要追隨王安石的原因之一吧。
王安石千年少有!這也是王安石說有人能與之比肩的時候,眾人吃驚地最大原因。說到吃驚,鄭俠與韓絳還是最真實的;至於王與呂惠卿,神思則複雜得多了,他們知道,王安石提到之人,不可能是他們其中一個。想到這裡,王呼吸急促了許多;而呂惠卿匆忙低下頭,眼中的一抹閃爍掩飾在低頭的那一個動作之中,誰也沒有注意。
韓絳因為極力思索皺緊了眉頭,道:“介甫,你所說的是誰,某遍思朝中之人,怎麼想不出這麼一個人來?”
王安石嘆道:“你們覺得官家與某提到的改良準則如何?特別是以青苗法為例的改良,又是如何?”
幾人都在思索,最後還是沒有人說話。王安石又問了一次。
鄭俠猶豫著說道:“老師,學生認為這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無論是降息一分,還是地域區別對待,更是令人驚訝!”
王安石點點頭,看向王,示意他也來說說看法。王緊抿著嘴,臉色忽紅忽白,他也看到了父親的眼神,不過最後還低著頭,不打算說話了。王安石先是一愣,最後明悟過來,心裡暗自苦笑,只好把目光轉向呂惠卿。
呂惠卿猶豫著說道:“先生,此法皆是針對朝臣地指責而做的修改,亦能實際操作,看上去是為了幫先生而定。不過晚輩總是覺得有點不對勁,改良之法一旦實施,效果上可就把之前的幾法差了幾等,效果不明顯,又豈能大得官家信任呢?”
韓絳最後一個發表意見:“是啊,介甫,此法表為幫助我等擺脫困境。卻也不無陷我等於不利的嫌疑!”
王安石搖頭說道:“目的如何,我等先不論?王某隻是想問想出此法之人,才能如何?”
眾人都不肯說話。
王安石自好又說道:“朝中不少人也都希望大宋能改革弊端,然而他們想了幾十年,都制定不出一些可行的法子了,因為他們不務實際。只會拿些老夫子的話來空談一翻。改良之法雖然是基於王某幾法之上修改而成,不過確實可以操作,這是毋庸質疑的,單是這一點,此人就比那些沒有一點經濟之道的人強太多了。一旦有了條件,官家信任,也許也要做出一番事業了!這點你們沒有意見吧?”眾人還是沒有說話,不過王安石知道他們是預設了自己地觀點,笑了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