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設計引數,乃至同時期西方同型別軍艦,可謂是近代中國難得的工業成就。
裴蔭森在向清政府的報告中,追憶船政建造三艘“開濟”級軍艦的經過,不無驕傲地稱,“該學生等於製造之學研慮殫精,不特創中華未有之奇能,抑且駸駸乎駕泰西而上之。矧三船皆為南洋代造,而製法則日新月異,復有不同。‘開濟’之堅韌靈捷,既非‘南琛’、‘南瑞’所能及,而‘鏡清’又勝於‘開濟’,‘寰泰’又勝於‘鏡清’,所謂進而益精,熟能生巧。南洋得此三船,洵足以壯東南海疆之聲勢矣!”(35)
星聚南洋
中法停戰,“鏡清”、“寰泰”開始趕工時,南洋治下的江南製造局內,正在為一艘新軍艦準備下水儀式。
左宗棠給南洋購造四艘巡洋艦的計劃中,還另有一條彭玉麟倡議的小炮艦。原本左宗棠的前任劉坤一計劃安排給福建船政建造,但左宗棠上任後訂單則改給了江南製造局。至於以前福建船政按照要求繪製的設計圖究竟是否採用,左宗棠隻字不提,只是說將由江南製造局的工程師“繪圖估工”。而且“只期工堅料實,費不宜省”。即埋下潛臺詞,就算江南製造局建造的費用大大超過船政,那也是為了“工堅料實”。(36)
據某些西文資料顯示,江南製造局的確拿出了自己獨特的炮艦設計方案。以北洋海軍從英國購買的“超勇”級撞擊巡洋艦為母型,江南炮艦放棄“超勇”級低矮的艦首甲板設計,在其上加蓋首樓,前主炮改裝在首樓內,與“超勇”級軍艦回國時為了提高航海效能,所作的臨時改造如出一轍。“超勇”級軍艦尾部炮房,在江南炮艦的設計中被取消,改為敞開式炮位,增加火炮射界。整體而言,可以視作是“超勇”級巡洋艦的改型。
在首樓內裝備的火炮,口徑、射界都受到限制,與彭玉麟想要的艦首艦尾重炮,船舷佈置副炮的目標相去甚遠,這套設計的命運可想而知。最終,江南製造局試造的炮艦,選用了奇特的設計。艦名由左宗棠預先擬定,名曰“保民”。因為“保民”的船體採用鐵脅鐵殼,在江南製造局的工廠序列中名為第二號鋼板船,排在第一號鋼板船“金甌”之後。
江南炮艦的英式設計方案,圖中的軍艦與“超勇”級的輪廓相似,但是取消了炮房和撞角。
1885年9月30日,竣工未久的“保民”艦溯揚子江而上,駛抵江寧。兩江總督曾國荃派道員湯壽銘、龔照瑗、郭道直等驗收視看。燕子磯頭,閱江樓下,江南的官紳們興致勃勃趕到江邊,出現在他們眼中的,是似曾相識的身影。
停泊在江面上的“保民”,與身旁的“開濟”級軍艦成了一幅相映成趣的畫面。從外形上看,“保民”艦三桅杆、單煙囪以及首尾樓的船型,都與“開濟”級相像。而且“保民”艦艦長72米,僅比“開濟”略短(“保民”艦艦首取消了牙檣,考慮到這一點,實際除去牙檣後的長度,“保民”與“開濟”幾乎一樣),艦寬11。5米則和“開濟”完全一樣。這樣的主尺度不再是小炮艦應有的模樣,南洋大臣曾國荃對此進行說明,稱原擬造60米長的軍艦,估價十七、十八萬兩銀,後因想要“仿照外洋最新兵船之式”,安裝新式複合蒸汽機,嫌設計的船體過短,進行了加長,造價升至近二十三萬兩,艦型也升級成了巡洋艦。上奏中,曾國荃屢屢將“保民”與“開濟”相提並論,更足證二者的血緣關係。(37)
“保民”號的噸位只有1480噸,吃水4。57米,明顯是為了投用於長江內河所作的改動。在艦體尺度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保證如此噸位,惟有的辦法就是減輕艦體結構重量。“保民”艦取消了耳臺,主炮選用兩門克虜伯150mm炮,直接安裝在首尾樓甲板之上。副炮是六門120mm克虜伯炮,佈署於首尾樓間兩舷。另有資料稱,這艘軍艦還裝備有兩具魚雷發射管,其真實性待考。動力方面,“保民”艦準備一臺1900馬力蒸汽機,航速13節,功率航速略少於“開濟”。
最終出現在世人眼中的“保民”,外形與“開濟”酷似。
除了沒有耳臺,取消了撞角外,“保民”與“開濟”外觀幾乎完全相同。
船政建造的“開濟”、“寰泰”、“鏡清”,產自德國的“南琛”、“南瑞”,以及江南改型的“保民”,共同構成一級來源複雜,數量龐大的艦船家族,至此南洋水師共編入六艘“開濟”級巡洋艦,富甲一方,一時實力僅次於北洋海軍。
1886年5月,總理海軍事務大臣醇親王出都檢閱北洋海防,受閱的艦群中,除了北洋的“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