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頗有微詞。一些慕名而來的外地患者,來者的地域越遠,母親摸脈的時間就越長,問的越多,全身看得更仔細。開藥時,往往是投石問路,觀察藥物反應,觀察幾天後才真正下猛藥。我當時也奇怪,母親為什麼看不準呢?
瞭解了“五運六氣”後我才恍然大悟:一箇中醫就象一個農民,中國農民種地是緊扣節氣的。一年四季寒暑的變換被分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播種、插秧、收割,每個步驟都要求天時地利,一旦錯過最佳時機,即使只是幾天之差,產量也會截然不同。農諺,作為“耕作寶典”,為農民所用。象“羊馬年,好種田”這樣的諺語為農民深信不疑。小時候聽奶奶說: “春分有雨病人稀”,“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也往往言中。這,被稱之為物候,物候學現在是門科學。
“五運六氣” 是中醫看病的物候,正如農民一看季節就知道怎麼處理手中的種子,一看莊稼的長勢就知道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一樣,中醫有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決病法。
中醫把握人的生長節律與日月的關係,這不是中醫主觀臆定的,而是客觀存在。春季應是弦脈,出現洪脈就是病了,把脈調得與季節相應就是治病,中醫就這麼簡單。女兒的師博在治婦女不孕症時,就致力於將婦女的月經調得與月律相應。他說,少有婦女月經與月律一致特別是在望月來月經而患不孕症的。
可如果突然把北方的一個莊稼漢送到海南去種地,或給他一把南方的種子,他就會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就會觀察、瞭解、思索並且適應,所以,中醫有地域性。
女兒的師傅每天一上午要看五、六十個病號。女兒給每一個人摸脈,她師傅對好多人竟不再摸,直接開方。因為他不用摸脈也能判斷出這人是什麼脈。因為來看病的人越多,他就越能把握住物候,越能知道這一時的“病”,越能知道人們整體的“病”。 這就是中醫治病的體系性和可重複性。這使他看上去很“神”。
和女兒的師傅在同一所醫院裡的中醫也有年齡很大的。可診室的門大開著,卻很少有人登門求醫。女兒和他們聊天,回來對我說,這些醫生並不是學識不夠而是他們無從把握物候,因此無法看病。因為脈象是不確定的,整體的脈象也是處於動態中,如果中醫不一直身處這一動態之中就無從把握脈象。所以,一箇中醫博士不會看病不
59
是他讀的書少,不是他水平不高,而是中醫這東西根本就不能脫離實際。如果學習診脈的過程是斷斷續續的話,是用學書本知識的方法,不但什麼也學不會,還得走向自我懷疑,所謂的中醫不好學,是因為脫離了實踐就無法學。
女兒走到哪都給人摸脈。她說,我不能停下來,不能間斷,我必須透過這種方式一直掌握著脈候。如果我很長時間不摸脈了,那麼這一地區,這一時期人們的基本脈象是什麼樣我就不掌握了,在這種情況下,你突然讓我診一個脈,那準確性就要大打折扣。
女兒問我,我姥姥最早開始行醫時是怎麼掌握物候的?我告訴女兒,我母親24歲行醫。騎個毛驢,走鄉串戶,主動上門給人看病……女兒對我說:給我買個吉普車,我畢業後開車下鄉,要是坐在城裡等,就會象那些白了鬍子也還不能看病的中醫一樣毀掉中醫。
幾千年來,我國人口一直佔世界人口的1/4;在氣候與疾病的相關性分析上,中醫掌握著特大的臨床樣本。這樣持續幾千年的觀察和積累是世界上任何別的醫學都辦不到的,尊重來自遠古的生活經驗,中醫並不深奧,亦無所謂古今,它就存在於人類經驗當中。只要我們置身於實踐中就不難理解這一點。
農民為什麼容易接受中醫?因為其理相通。我比較注意觀察農業現代化,農業能現代化,中醫也能現代化。基因工程要是能改變人類種子,中醫也能用新方法耕種。
(三十六)
在漢語中,我們把每一天叫“日”,一天的時間是以日的執行來記的。而每個月,在古代我國是以月的執行來記的,於是,年也是以月來記了。可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實際上是屬於陽曆範疇。,是以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規律來確定的,它的測定又是以渾天說,也就是地球是園的為基。這說明,我們古人想盡一切辦法,使主觀意識與客觀規律一致。古人的經驗總是在把我們引向客觀,正確,和接近真理。
古人把人所受到的來自日月的雙重影響,用陰陽來表示,解釋,對應………時時用實踐來校正和充實使之符合現實。經過歷史的淘來蕩去,留下一條清晰的河床,這就是中醫理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