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海安”

早在“海安”艦下水的三天前,《申報》就開始了連續性報道,不斷的“欲知後事,請見下回分解”的筆法,想必吸引了大量讀者對這艘軍艦保持關注。最終在賣了近一個多月關子後,《申報》終於以頭版頭條的形式,發出了獨家長篇技術性報道。由於江南製造局自身的艦船檔案大都散失,《申報》的這份報道成為遠比《江南製造局記》和《海軍實記》詳實、準確得多的資料。藉此,“海安”艦的面貌完全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從外觀上看,如果沒有甲板上那根豎立的煙囪,極容易讓人將“海安”誤會成是風帆戰艦時代的軍艦。無論是高大的帆桅、古風盎然的船首像和艦尾雕花窗,都是典型的風帆戰艦時代軍艦的特徵,充盈著濃濃的納爾遜時代的風味。在當時世界上,帶有這種特徵的軍艦,主要是法國海軍19世紀中期,利用舊有的風帆戰艦集中改型的一級軍艦,計有11艘之多。其中代表性的軍艦armorique與“海安”外形酷似,從其引數就更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相似絕非巧合。armorique排水量2740噸,船體長75。97米,寬13。59米,吃水5。89米,裝有一臺蒸汽機,航速10。4節,武備方面裝備24門火炮,均與“海安”接近。而這,可能就是日意格當初為福建船政從法國獲取到的大型巡洋艦方案的原型。

從《申報》的報道可以獲知,“海安”艦的艦體,一共由四層甲板組成。

位於水下最底部的甲板裡,密不透風,空氣渾濁,因為居住環境惡劣,這裡主要是艦上的維修車間和儲物倉庫。底艙的艦首位置,是左右兩間很大的錨鏈艙,頂部甲板的起錨絞盤將鐵錨拽出水面後,沖刷乾淨的錨鏈便透過特殊的管道,收回到這裡。從錨鏈艙向後走不遠,就到了艦上的車間艙室群,共有兩間油漆艙,一間木工艙,艦上平時的維護保養所需材料,大都儘量在這裡制配完成。另外還設有一間士兵艙,駐守著洋槍隊,負責監管本層的秩序。

至今依然完好儲存的英國19世紀鐵甲艦“勇士”,是現代人親臨感受鐵甲雄風的聖地,很少有人注意的是,除去體量、裝甲防護等方面的區別,實際上“勇士”的外形與“海安”級軍艦十分相似。作為同時代的軍艦,漫步在“勇士”號上,也很容易找到與“海安”級類似的場景。圖為“勇士”號的首尖艙:錨鏈即從此經過,收入下方的錨鏈艙,照片中的柳條筐是艦上豢養家禽的場所。照片拍攝:海軍史研究會方禾。

“勇士”號上的彈藥艙提升口,由此也可以想見“海安”艦上類似部位的情形。照片拍攝:海軍史研究會 方禾。

離開車間艙室群不遠,是艦上的高危場所,兩間容量共為27噸的炮彈艙,一間容量超過11噸的火藥倉庫。底艙甲板中部的位置,是全艦的動力心臟,蒸汽機、鍋爐都安裝在此,佔用了將近20米的甲板長度。依照軍艦的設計通例,煤艙位於蒸汽機、鍋爐艙的兩側,煤艙裡的囤煤上超過水線71厘米,向下伸入水線下76厘米。對一艘無額外裝甲防護的軍艦來說,這些存煤是重要的保護屏障,“保護嚴密,雖遇敵炮彈不能中傷也”。緊挨著動力艙室群,是兩座可以容納40噸淡水的碩大水艙,為保證航海時的淡水供應,動力艙內還有一座冷凝水裝置,每12小時可以生成1000加侖淡水,這些淡水除保證最低限度的艦員飲用外,最主要的用途是供給鍋爐。在水艙向後至艦尾的空間裡,剩餘還佈置有四間容量超過105噸的倉庫,以及容量超過48噸的後部火藥艙,容量超過39噸的後部炮彈艙和銅料艙。

透過底層甲板裡的幾架木梯,可以很方便地上到第三層甲板。這層甲板舷側已部分高出了水面,適宜居住,是全艦的大宿舍,“海安”級軍艦外部那些緊貼水線不遠的舷窗,就是這層的窗戶。宿舍甲板總長度為66。44米,寬12。34米,層高2。2米,除了中部位置還可以看到從底部甲板露出頭來的蒸汽機外,其他所有位置都用於佈置居住生活艙室。艦首是一間很大的軍醫院,艦尾則是軍官艙室群,剩下的主要是士官居住區以及浴室、餐廳等功能艙室。比較特別的是,在這層甲板中部靠後的位置,設定了一座大型的滅火水泵,水泵向下一直連到底艙底部,既可以抽海水也可以抽底部水艙的淡水。四個人合力搖動水泵,每分鐘可以出水100加侖,透過設在各處的出水口,以及用水龍帶連線,“散注各處”,甚至“最高桅帆遇火亦可救”。另外,這套消防水泵裝置還能反向使用,當艦內滲漏時,向外排水。

“勇士”艦位於露天甲板下的火炮甲板,平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