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水兵們用餐和休息的場所,炮位附近的那些桌椅板凳作戰時會全部收起。照片拍攝:海軍史研究會 方禾。

順木梯上到第二層甲板,最為搶眼的就是甲板兩舷分佈的一門門威武的火炮,這層就是“海安”級軍艦的主要戰鬥平臺,火炮甲板。火炮甲板總長度71米,寬12米,層高還是2。2米,全艦的24門42磅火炮分列在這層甲板左右,同時這裡還是炮手們的起居地。炮甲板的艦首部位,可以看到起錨絞盤以及艦上的廚房,尾部則是管帶的住艙,從外部很容易看到,這級軍艦密佈舷側的炮門到了艦尾,就變成了古意盎然的寬大艙室木窗。為了提高戰鬥平臺的搶險自救能力,甲板上還設定了和底下的甲板相同的消防水泵,意味著一旦這裡起火或進水,可以由兩臺水泵合力搶救。

順著炮甲板通往上層甲板的木梯走出艙口,藍天碧海赫然在目。“海安”艦的露天甲板長78。9米,寬11。73米,甲板上最顯眼的建築是三根巨大的桅杆以及一座煙囪。露天甲板首部佈置著兩座起錨絞盤,在艦首和艦尾各安裝一門90磅主炮,推測使用了換門式炮架,可以分別轉向左右舷使用。兩門主炮附近各分別是艦上的前後飛橋,此外艦面上顯眼的設施還有設在舷側等處的吊艇架等。(4)

“海安”艦問世後不久,這艘當時中國創制的巨無霸軍艦,引起各國關注。就在軍艦問世當年,英國駐滬領事陪同海軍將領沙德維爾(Shadwell)到江南製造局參觀,停泊在黃浦江畔的“海安”艦順理成章成為英國人著重考察的物件。最後英國人的結論較為公允,“發現了幾個技術上的缺點,但大體上認為它應算是修造得很好的船隻”(5)。沒有大型軍艦建造基礎的江南製造局,一夜之間突飛猛進,其成就值得肯定。儘管存在船型落伍、動力滯後等問題,但這或是由選擇建造母型時,對世界軍艦發展尚不具備必要的知識儲備,或是由於配套動力時,對進口裝置吝省經費,加之系統設計能力欠缺,不懂得改進初始設計所造成。

馭遠綏夷

大步邁進的江南製造局,並不滿足於單單建造一艘大型軍艦,“海安”問世一年後,同型的姊妹艦又在黃埔江畔成功下水。

新軍艦再度成為滬上關注的焦點,《申報》絲毫沒有錯過這一新聞話題,挾成功報道“海安”問世的經驗,再度祭起連續報道的法寶。“製造局輪船下水日期鐘點:前報列聞製造局六號船定於初三日三點鐘放水,日期固屬無差,惟時數稍有舛誤,恐至諸君往來蠟屐,失一巨觀,故特更正輪船下水蓋初三日十二點鐘雲。”

1873年12月23日,江南製造局內前來觀看新軍艦下水的人士摩肩接踵,“闔城官紳以及士女往觀者不下萬人”。中午12點,新軍艦順利下水,根據報道,此次軍艦下水比“海安”更為妥帖,“附近小舟均無碰撞之勢,岸上觀者如雲,工匠似火,亦未傷損一人”。言下之意,以前江南製造局軍艦下水時,曾發生過類似事故。

新造的軍艦排名為江南製造局第六號輪船,所有尺寸、武備與第五號輪船“海安”相同,屬於“海安”級軍艦,經兩江總督命名為“馭遠”,造價比“海安”略低,為318716。999兩。(6)

“海安”級軍艦留存的唯一一張照片,推測為二號艦“馭遠”。這幅照片最初在日文資料上出現,被標註為“清國軍艦揚威”,後世很多學者以其外形與“揚威”艦相去甚遠,認為是日方的筆誤,實際應是“揚武”艦。但是隨著福建船政軍艦研究的深入,這張照片中的軍艦在外形上與“揚武”艦有明顯的不同,舷側炮門的位置和數量也完全有別。最終經考證確認,是一艘“海安”級軍艦。

相繼問世的“海安”、“馭遠”,在當時原本應當是萬分顯赫的主力艦,但由於諸多問題,南洋水師無力維持這種大體量的軍艦。“海安”級軍艦所需的艦員人數眾多,計要編入360名官兵,每月薪糧費用5700兩,幾乎是“操江”等艦的三至四倍,用維持四艘軍艦的經費來養一艘艦,令南洋水師感到無力應付。後來儘量壓縮戰鬥人員,編制縮減為297人,每月仍需薪糧費用3614。7兩。此外,“海安”級軍艦吃水深,無法在長江內河使用,這對於和平時代主要承擔長江、海口巡防,以及通訊、護送任務的南洋水師而言,就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因為這些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內,南洋水師只是勉力編入了“海安”艦,“馭遠”則作為替補隊員被排在幕後,暫不編制人員,留存在江南製造局備用。

進入南洋水師的“海安”艦,地位顯得稍有尷尬,主要承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