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敵人的後方,將戰線推進至外長城線 (偽滿洲國境),對北平、天津取包圍姿態,從側後出去,鉗制日軍的正面(南口——張家口)進攻。這一計劃的立足點,是希望國民黨軍持久地堅持華北抗戰。
但是,前衛師剛剛出動,國民黨軍隊已從南口——張家口一線潰退下來。而後,國民黨軍在滄洲——涿州——大同部署了3個陣地,分別阻擊沿津浦、平漢、同蒲路3個方面南進的日軍。但國民黨軍統帥部沒有正確處理好這3個防線之間的關係,沒有防禦重心,沒有防禦重點和紐帶,整個戰線“裂縫”百出。第1戰區佈防涿州,第2戰區守備大同,而這兩個防禦區的結合部卻無人顧及,敞開了一個200公里的大裂縫。面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八路軍開赴察哈爾省蔚縣地區,進至國民黨軍涿州、大同兩個防禦地區的中間地帶,以填補國民黨軍戰線的空隙。在八路軍開進途中,9月11日蔚縣失守。9月12日,國民黨政府軍委會命八路軍統轄於第2戰區,第2戰區長官司令部遂命令八路軍開進飛虎口地區,進擊由蔚縣向淶源進犯之敵。但命令剛剛發出,淶源又淪於敵手。國民黨軍潰退之神速,總是如此出人意料,致使八路軍更改作戰計劃都來不及。南口戰役期間,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對國民黨堅持華北抗戰還寄有很大希望,不料國民黨軍潰敗得如此迅速。戰爭的發展趨勢表明,國民黨軍在華北的堅持必不能持久,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不得不從獨立堅持華北抗戰的角度來重新考慮自己的部署。
9月17日,軍委主席毛澤東致電朱德、彭德懷、任弼時、林彪、聶榮臻、賀龍、肖克、劉伯承、徐向前,傳達了軍委的決定。這一決定,首先對敵情做了判斷,指出,敵人“以大迂迴姿勢,企圖奪取太原,威脅平漢線中央軍而最後擊破之,奪取黃河以北。以此姿勢,威脅河南、山東之背,而利於最後奪取山東,完成其奪取華北五省之企圖。其總的作戰方針,是採取右翼迂迴。”“日寇右翼之主力又分為3路,均以追擊姿勢前進:一路沿平綏路東段、同蒲路北段攻雁門關,判斷約一師團,佔大同後,現未動。一路沿天鎮佔廣靈後,向靈丘、平型關進攻,系向晉綏軍行右翼迂迴。一路由張家口占蔚縣後,有攻淶源之勢,系向衛立煌及紫荊關部隊行左翼迂迴。此兩路判斷系組成聯合兵團,至少2個師團,以第一步中央突破之姿勢,達成其第二步分向兩翼迂迴之目的。”決定中強調指出:“不論如何,恆山山脈必為敵軍奪取冀、察、晉三省之戰略中樞,向此中樞出動兵力,此點已為渾源、蔚縣、廣靈之被佔所說明。”決定中在對敵情做了深入分析之後接著指出:“過去決定紅軍全部在恆山山脈建立遊擊根據地的計劃,在上述情況下,已根本不適用了。依原計劃執行,將完全陷入被動地位。”“依上述情況及判斷,為戰略上於機動地位,即展開於敵之翼側,鉗制敵軍進攻太原及繼續南下,援助晉綏軍使之不過於損失力量,為真正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為擴大紅軍本身起見,擬變更原定部署,採取如下之戰略部署:
(一)我二方面軍(指八路軍120師)應集結於太原以北之忻縣待命,準備在取得閻(閻西山)之同意後,轉至晉西北管涔山等地區活動。
(二)我四方面軍(指八路軍129師)於適當時機進至呂梁山脈活動。
(三)我一方面軍(指八路軍115師)則以自覺的被動姿勢,即時進入恆山山脈南段活動……”
根據中央軍委這一部署,120師師部率第358旅於9月28日到達神池地區集結,隨即分兵挺進雁北,在大同以南、以西展開;第359旅調歸總部指揮,該旅組成了300餘人的地方工作團開赴平山、井陘地區,深入鄉村,發動群眾的抗日鬥爭。第 115師於9月18日從忻縣地區出發,以臨戰姿態北上迎敵,9月9日進至靈丘縣上寨、下關地區。師指揮機關一面派出偵察分隊收集敵情,準備打仗,一面組織地方工作團,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總部隨115師進駐五臺山。這樣,八路軍2個師便在兩路日軍(同蒲路的日察哈爾兵團、蔚代公路的日第5師團)前進方向的翼側展開部署,第129師進至正太路南側待機。
實踐證明,這一戰略舉措是完全正確的。八路軍在敵後抗戰期間,不僅有力的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而且增強了和擴大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力。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戰略防禦階段的敵後抗戰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楊靖宇
在戰略防禦階段(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