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約兩年半的時間,動用了4個師的兵力,在上海——南京之間構築了兩道堅固的國防工事線,作為拱衛南京的外圍防禦線。1936年秋,蔣介石本人還親自指揮部隊進行防衛南京的實戰演習。但是,這些多年苦心經營的防禦陣地,卻絲毫沒起作用。
11月9日,當蔣介石下令從上海撤退時,各路部隊爭先恐後奪路而逃。混亂中退至第一道防線陣地,部隊尚未找到陣地與工事的位置,日軍就追了來。於是,大批部隊像被趕鴨子似地又向後大潰退。那個兵敗如山倒的混亂局面,真使蔣介石這個大元帥痛心疾首,丟盡了臉面。
緊接著,傳來南京撤退時的更加令人痛心的大混亂、大潰退。守城總司令唐生智下令撤退,守城部隊、政府官員、百姓在一片混亂中爭相奪路,城門為之堵塞,擁擠踩死、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更使蔣介石氣惱的是,當日軍全力攻擊南京時,南京外圍的其他部隊不但沒有主動聯絡,策應南京會戰,反而遠遠地退離,各自為政,儲存實力。
從“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到12月8日國民黨軍第1戰區從黃河以北撤退,5個月國民黨軍丟棄了綏遠、察哈爾、河北三省全部,山西大部(平遙北),以及山東,河南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
客觀地說,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但是,由於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採取單純防禦的戰略方針,所以,儘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戰場的戰局仍非常不利,日軍長驅直入,南口戰役失敗,淞滬會戰失敗,日軍在南京屠殺90天,30萬苦難的同胞被殺戮、被活埋、被燒死。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相繼失利,廣州陷落,蔣介石不得不相繼離開南京、武漢,在重慶經營他的獨裁朝廷。
特別是由於太原失陷,使國民黨軍喪失了最後的戰略支點。第2戰區雖可在晉南繼續支援,但已是華北一隅。華北基本淪入敵手,國民黨軍華北戰場宣告解體。日本侵略軍則沿平綏、同蒲、平漢、津浦4條鐵路展開於黃河左岸包頭、太原、新鄉、德州4點之間的地區。在綏遠方面:日軍中央統帥部於l0月上旬確定在太原作戰結束後,關東軍察哈爾兵團迅速返回滿洲。為確保蒙疆(察哈爾、綏遠及山西內長城以北地區)的安全,決定以關東軍察哈爾兵團之獨立混成第11旅團為基幹組建第26師團。師團長後宮淳中將於10月12日到達大同。時當太原作戰正在進行,日中央統帥部即命後宮淳先行指揮獨立混成第1、第2、第11旅團各一部,以期完成佔領綏遠的任務。該敵於10月14日佔領歸綏(呼和浩特),17日佔領包頭。至此,日軍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綏遠全省,國民黨軍在綏遠僅有萬人左右的馬占山挺進軍和門炳嶽騎兵軍。包頭陷落後,該部即退入安北以西的狼山地區。在平漢路方面,日軍佔領太原後,騰出兵力再度發動攻勢,從11月中旬起,抽調了第14、第108師團各主力舉行冀南作戰。國民黨軍第1戰區的近30個師,迄12月8日宋哲元部退走,全部退往黃河以南。在津浦路方面,日軍僅有1個師團(第10師團),在德州地區黃河左岸與國民黨軍第5戰區對峙。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共產黨分兵開闢敵後戰場
1937年8月13日,日軍侵入上海。
八路軍完成整編北上出動之時,正值南口前線吃緊之際。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曾審慎分析了南口的戰略地位及日軍的戰略企圖,認為南口之役,對於日本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其一,溝通中國駐屯軍與關東軍的聯絡,使關內、關外連成一片,以鞏固其戰略後方,其二,開啟進攻華北、迂迴西北的大門,為南下(太原)、西進(包頭)奪取前進陣地。對於中國方面,南口是保衛華北的前哨陣地,是右翼戰線的戰略支點。控制南口,日軍南下、西進均不能得逞。其欲從左翼(河北平原)進兵,必先奪取右翼(經南口入山西);不奪取右翼,左翼便不能展開。反之,南口為日軍所佔,中國軍隊的華北戰線便塌了一半。故華北的安危,繫於南口的得失。鑑於南口一役的重要意義,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使用全部紅軍於恆山山脈,參加南口戰役,並分兵一部進入燕山山脈,即以晉(山西)北為根據地,向察(哈爾)東、熱(河)南、冀(河北)東發展。這一計劃的要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