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投資機會什麼——這是威廉所要求的。
9月底的這封信不同以往,給威廉帶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約翰內斯堡至馬普托的鐵路通車了。
布林人從此有了自己的通海鐵路,而且不是經過英國人的地盤。對於想要加強和布林人聯絡的威廉來說,這個真是個好訊息。
大約在1880年代末,布林人開始處心積慮的尋找一個出海口。最一開始,他們把目光瞄向聖露西亞灣,併為此加入了祖魯人的內戰,並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建立了一個綽號“兄弟共和國”的國家。不過隨著祖魯人戰爭的結束,英國對此不予承認,並採取了極其強硬的立場。最終,布林人的領袖克魯格屈服了,他把大約一個連的布林民兵全部撤了回來。
不過,尋找出海口的行動並未結束。
當時布林人北方的羅德西亞還未劃入英國的勢力範圍,英、葡兩國甚至德國都正在為此展開行動。不過盡在咫尺的布林人自然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和歐洲國家簽署保護協議的辦法不同,布林人隨便組織一場大遷徙就足以妥妥的把該地區據為己有。
不過羅德西亞並不濱海,所以克魯格就打算以“布林人不向該地區遷徙為籌碼”和英國交換一個出海口,這一次的目標是史瓦濟蘭東面的科西灣。
由於手握“遷徙王牌”,所以這一次英國人沒有來硬的。
在大英帝國南非金礦公司總經理兼開普殖民地參事羅德斯的精心安排下,英國人透過一場騙局把克魯格誑得暈頭轉向。當他醒過味來的時候,羅德斯已經以火箭般的速度,從開普向羅德西亞移民了500名全副武裝的英國公民。此外,他為了應付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麻煩,還同當地酋長洛本古拉簽訂了一份保護協議。雖然這份協議的法律效力令人懷疑,但是當《赫伯特條約》簽署後,德國放棄了對該地區的主張,所以這片和英國本土差不多大的土地便被納入大英帝國的版圖,並且還以羅德斯的名字命名:羅德西亞。
這一番折騰下來,克魯格沒有達到目的不說,還失去了手裡的王牌,被堵死了向北遷徙的道路。一種被欺騙的憤怒之火使他發誓再也不相信英國人。
在周圍所有的出海通道都被關閉後,克魯格只有盼著馬普托至約翰內斯堡的鐵路早日修通了,雖然那個出海口不是屬於布林人自己而是屬於葡萄牙人的。
這條鐵路是由荷蘭一家銀行和德國梅克倫堡境內的一家小銀行共同投資興建的,1888年開工,由於資金緊張,工程時斷時續,一直難以通車。而且這一階段,德蘭士瓦共和國的財政十分緊張,整年拉著饑荒過日子,根本沒法對鐵路建設施以援手。
到1892年初的時候,由於財力不足,鐵路實在是修不下去了。於是,狡猾的羅德斯又一次冒出來,他表示可以借錢給這家荷蘭-德意志公司以繼續修建鐵路,但代價是克魯格必須允許開普鐵路延伸到德蘭士瓦首都比勒陀利亞。
要知道,當初就是為了擺脫英國人的控制布林人才向北方遷徙,1881年獨立後克魯格多次拒絕了英國提出的關稅同盟的建議,並阻止開普鐵路向德蘭士瓦境內延伸。
為此,英國以高昂的過境關稅試圖使布林人屈服,但是這一次他們面對的是堅強而虔誠的卡爾文教徒,英國政府的目的終究沒有達到。
眼看著最後的希望也要破滅,克魯格多方奔走尋求資金支援,但是在英國政府的授意下,南非的資本家們雖手握重金卻也不敢在這個盈利前景大好的專案上投資。
此時羅德斯已經是南非開普殖民地的總理,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迫使德蘭士瓦共和國統一將開普鐵路延伸到比勒陀利亞。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控制這個布林人國家,並讓更多的英國公民移居到約翰內斯堡。
歷史上,克魯格最終答應了羅德斯的條件,由此造成了德蘭士瓦在經濟上進一步依附於開普殖民地,同時大量英國人湧入約翰內斯堡的雙重後果。這使得三年後的“詹姆斯遠征”成為可能。
不過本位面,由於亨舍爾的到來,鐵路所需的資金被貼現公司輕鬆化解。亨舍爾在擔任阿非利加金礦公司董事的同時,依然保留著在貼現公司的職務。作為威廉的私人代表,漢澤曼也是極想和他繼續保持密切關係的。
貼現公司在1892年一年之內分兩筆,向負責修路的荷蘭-德意志公司提供了50萬英鎊的借款。
為此,亨舍爾不僅遭到金礦的另外兩名大股東貝恩和維爾納的不滿——他們也是受羅德斯所託——而且之後更是遭到了有計劃的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