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標準千個萬個,父母何必對孩子苦苦相逼呢?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些迴旋的餘地,也許父母們將發現,其實孩子生存得很好。
我女兒小時候,我和她媽媽也曾經讓她學鋼琴,哪怕是培養一點興趣也行,但是後來我女兒不願意學習,我們沒有再逼她一定要練,女兒也從此得到了解放。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擺好心態,先想想孩子的感覺,如果孩子不願意學或者在不快樂地學,又何苦逼著孩子呢?如果你自己被人逼著去做一件事情,你心裡會感到舒服嗎?更何況是一個天真爛漫有各種幻想的孩子呢?
對孩子的成績,也不要過分苛求,我曾提到我女兒考試不及格的事情,既然孩子已經要不及格了,那就接受事實,千萬不要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父母在這時要給孩子提供的只能是幫助。我女兒上大學,上高中包括上初中,我們都讓她自己選擇。孩子在父母這一邊沒有太大的壓力,後來她考上了復旦大學,是我沒想到的。但是即使她只考上了大專,哪怕沒考上,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會責怪她。
我女兒對於學習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她在進行中日少年勤苦狀況對比調查之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中國中小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勤苦態度,既讓人欣慰,也讓人擔憂,因為學習時間過長,並不一定是好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最重要最穩定的內在動力是認知需要,即自覺自願地學,充滿愉快與成功體驗地學。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強烈的認知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終身學習,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水平。因此,只有將學習壓力變成學習動力,將升學考試的需要變為認知需要,中國中小學生勤苦學習才會成為真正的優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展道路。作為父母,千萬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孩子就是孩子,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讓他們選擇自己的路去走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呢?為您提出以下建議:
(1)給孩子適當的期望。如果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實際情況相符合,則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裡,那麼自然無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期望值。
(2)給孩子留出發展的餘地。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敗,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3)教會孩子生存之道。在整個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應把這個目標當作自己的主要責任,給孩子一些為幸福生存鍛鍊的機會,比如,在課餘時間讓孩子們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孩子們與別人交往,在交往中學會合作等等。這些生存的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也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門。
第二章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六座“代橋”
好的關係,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什麼教育?有人會強調學習,有人會強調習慣,這些都各有道理,但我認為家庭教育實質是人格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第14節:人格教育
回首自己的經歷,我們都會有一個共識,你與誰的感情深厚,誰就可能對你的影響巨大。平時,一個你敬重的人表揚或批評你,你會非常在意,而一個你不敬重的人說的話,在你心中的分量也比較輕。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在學生時代也是如此。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將這位老師的課學得特別出色;也可能因為討厭某個老師,也討厭那位老師教的課。顯然,這都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家庭區別於學校和社會之處,在於血緣情和生活情,因此,情感質量往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子關係的好壞可能直接關係家庭教育的成敗。窮苦的農民夫婦將五個兒女培養成大學生,而城裡的教授夫婦卻被自己的兒子親手殺死,這同樣是情感危機導致的悲劇。
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我最感到欣慰的不是女兒的成績,而是我們與女兒有著良好的關係……親切的、誠摯的、輕鬆的、民主的。
2001年春天的一個夜晚,為了幫助女兒完成她的研究報告,我們全家出動,一起去採訪北京日本人學校的教師。日本教師驚訝地說:“上高三的孩子,還能與你們親密合作行動,這在日本很少見到!”
其實,平時在家裡我們更親切。女兒學習累了,會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