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部分

官模樣的年青軍人,兩道濃粗的黑眉毛極為引人注意,經人介紹,梅登司令知道他姓林,是一位軍長,年青得嚇人,看上去不會超過三十歲。隨行三人,一人是翻譯,一人是警衛,而一人手持相機,是記者。

跟在塘鵝號上的英國記者,拍下了四人上艦的場景。其中一張林姓軍長和梅登司令握手的照片,十幾天後被登在泰晤士報的頭版,而標題是“覺醒中的中國”。對紅軍態度軟弱的梅登司令事後受到了英國媒體和民眾的眾多指責。

而隨行的中國記者,也拍下了類似的照片,同樣的,這張照片也登在了第二天的新華日報的頭版,標題為:日落安慶——日不落帝國在中國最後的輓歌。

幾十年後,中英建交後,那位英國記者隨英國使團訪問中國時,遇上了那位林姓軍長,這時他已是共和國元帥,談起此事時,方才知道,原來英國艦隊當時發現的兩岸炮臺和佈置在那的重炮,全是用木頭、油漆以及偽裝網弄出來的假貨,而真正的重炮則埋伏在別處。

即使沒有被紅軍的偽裝火炮陣地耍了一把,當時的梅登司令官也沒有勇氣開戰,事實當時全艦的官兵在二十分鐘後都失去了挑釁開戰的勇氣。

二十分鐘後,紅軍的“演習”開始。

天上傳來嗡嗡的飛機轟鳴聲,艦上的海軍官兵一起抬頭,很快發現了西北方出現了一排黑點。

透過望遠鏡,梅登司令官認出來了,那是為美國海軍研製裝備的霍克II型戰鬥機,後來被大批賣給南京國民政府。可是宋委員長被那個神秘中國功夫高手,道教神棍林漢狠坑了一把,使用了他提供的布林什維克飛行員,結果是連人帶飛機加裝備一起投了紅軍。

天上出現的飛機共有八架,兩人機組,四個編隊,和英國流行的三人機組,V型形編隊不同,隊型上並不是太好看。(三人機組,V字編隊是空戰中極無用的編隊,這種編隊讓英國空軍在法國戰役時吃夠了苦頭,雙機編隊才是二戰時的正道主流)

飛到長江上空後,隨著岸邊打出訊號彈的指引,八架霍克II型戰鬥機由長機帶頭,一架接一架,開始對著江面上的那條靜立的漁船俯衝下來。

霍克II型戰鬥機是世界上最早地按俯衝轟炸標準設計的戰鬥機,空戰能力雖然差了些,俯衝轟炸能力卻很出色。(實際上霍克戰鬥機也只是生不縫時,按1934年和1935年的標準,在當時仍然是極出色的戰鬥機。只是這個時代是飛機的效能提升速度劇烈變化的時代,去年經典往往第二年就會變成過時貨了。更何況是到了1937年的抗戰時)

刺耳的尖嘯聲響起。

俯衝的霍克II型戰鬥機上安裝了風哨,飛機俯衝時受氣流影響,發出刺耳的尖嘯,讓在三公里外觀看的英國艦員中不少人忍不住捂住了耳朵。而梅登司令官面無表情地和中國軍長並肩而立,抬著頭,冷冷地看著以俯衝投彈的飛機。

領頭機的人,是紅軍中飛行技術最好的前東北籍飛行員餘生,他在德國時認識了一戰德國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那也是一位迷戀俯衝轟炸的大人物,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俯衝轟炸的技巧,並花下大精力苦練過。

餘生帶頭,以六十度角的角度駕俯衝而下,在四百米的高度投下機腹懸掛的一枚200公斤重的炸彈,而後迅速的改平。象咬帶魚似地跟在後面七架飛機也跟著差不多在同一高度投彈。

轟,轟,轟……連續的爆炸聲在漁船周圍接連響起,聲音出乎意料地小,炸起的水花也不大。

林軍長安慰臉色有些慘白的梅登司令道:“不必擔心那船,這只是投彈訓練,我們用的是練習彈,使用的是普通的黑火藥,裝藥也不是很足,一大半的裝藥都是沙子和染料。”

幾分鐘後,演習結束。完成俯衝轟炸“演習”的八架飛機在英國艦隊頭上七百米的高度的位置轉了一圈,然後向北飛去。沒等他們消失,南邊的空中又過飛過來一隊八架飛機,照例在英國艦隊頭上同樣的高度又轉了一圈,然後再飛走。

眼尖的英國艦員甚至憑肉眼就能看到,新來的那八架飛機,機腹處同樣掛著一顆炸彈,只是誰也不知道,這枚炸彈裡填充是TNT炸藥還是普通的黑火藥加沙子。

那條被“轟炸”的漁船並沒有沉沒,五艘內河炮艦經過他時,每艘艦上的成員都看到了他的狀況。被漆成白色的船身上沾滿紅紅綠綠黃黃的染色劑,在六月的陽光下十分引人注目。船頭和船身位置各有兩個澡盆大焦黑的洞,那是因為有兩枚炸彈投得太準,直接命中了船體在船上爆炸造成的,導致船上起了一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