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過很快被上船滅火的船員撲滅了。這艘漁船由於是純木頭建造,雖然破了兩個大洞,卻還能頑強地浮在水面上。
上船的紅軍水兵簡單地滅了火,填補了破洞後就將他拉到江邊進行修補。對於經過的英國艦隊,他們連多看一眼的興趣也欠乏。船上的兩個焦黑的大洞,就象咧開的兩張嘴,正無情地嘲弄著被羞辱了的英國人。
這支由梅登司令官率領的內河艦隊,最終沒有在安慶靠岸。紅軍為他們準備好了交通艇,打下安慶後也已安頓好了當地的外國僑民。透過交通艇,英國軍艦接收了數十餘位因為戰爭而被困在安慶的外國僑民,然後掉頭而下,沿途又在池州和銅陵兩處沿江城市接收了僑民,最後灰溜溜地回到了上海。
不久之後,南京戰役打響,扼守長江口的江陰要塞守軍起義投共,長江航道徹底對外國艦隊說“NO”。在那之後,他的艦隊就再也沒有機會越過江陰,更在六月底,被趕出了上海。
本想借機跟著英國人在長江也攪點事的美國人,他們在長江上也有兩艘小型的內河炮艦,不過聽說了英國人在安慶遭受的羞辱之後,美國艦長“聰明”地搶在紅軍打到南京城下之前,就先一步將城內的僑民接走。美國艦長不是不想惹點事以昭示美利堅合眾國在中國的“存在”,但是他也清楚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內河炮艦和岸炮及飛機對抗的下場。除非有華盛頓方面的指示安排,否則這種明擺著是拿雞蛋碰石頭,自取其辱的蠢事,他才不想去做呢。
第145章刺殺天皇
六月份發生的戰爭,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日本軍方依靠從前的經驗,原先的預想是紅軍會象從前一般,在九月秋後才發動攻勢。但紅軍提三個月的行動,打亂了日本人的步驟。
五月底發生在長田町的爆炸事件,多名統制派高官被刺殺,給日本軍部上層造成了不小的混亂,留下大量的空位,派誰來填補這些空位成了大問題。
日本軍部,統制派和皇道派本就矛盾重重,爆炸案發生後,皇道派看到騰出來的空位,也象見了血一樣的想要奪取。而統制派的人又怎麼能輕易地讓他們瞧不起的中下層軍官輕鬆上位?雙方之間又是一陣暗鬥。不過由於日本天皇裕仁始終支援統制派,到最後還是由統制派推薦的人選填補了空缺。
也因為這樣,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矛盾更深。在看不見的角落裡,更多的暗流正在積累之中。
幾天後,南中國的劇變發生時,日本軍方由權力的爭奪,轉變成對中國態度意見的爭奪。
日本軍方對於在中國攪事,藉此發動戰爭,複製一次“東北”奇蹟,無論是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和還是駐華內河艦隊的軍官,都是很樂意這麼做的。遺憾的是,在這個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日本國內卻發生更嚴重的變故,整個上層亂成一團,現在根本無瑕處理在南中國發生的驟變。
五月二十二日的爆炸案發生後,東京連著戒嚴了七天。日本人瘋了似地滿世界地搜查調查,取找各種蛛絲馬跡,最大的受害人就是倒黴的韓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五月底的最後一天,東京的緊張的氣氛開始減緩,但皇宮、首相府、國會大廈等重要部門的戒備仍然沒有減弱。
在此期間,林漢一夥人並沒有待在東京的海邊別墅裡傻等著。他在爆炸案後第三天,開船去了一趟九州的鹿兒島,那裡是離中國最近的日本海邊港口。日本要發動侵華戰爭,本土大軍必然從這裡出發。
日本人在鹿兒港附近修建了大型的碼頭倉庫,按日本軍部的設想,原計劃是在當年九月後,趁著紅軍再次發動機攻擊時,逼迫或引誘南京政府發出“借師助剿”的乞求——暗地裡,日本人已經南京國民政府中的親日派取得了聯絡。按他們的想法,九月的戰爭爆發後,一旦前線戰事不利,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就會再次發動對宋子文的彈劾,逼他下臺,然後由汪精衛向日本人發出“剿共求援”。
為了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侵華戰爭,日本人這幾個月來一直在鹿爾島的倉庫囤積軍火,鹿爾島的倉庫裡早就堆滿了大量武器彈藥以便隨時裝船。最妙的是,林漢情報得知,有一座碼頭倉庫離岸的距離都在七百米以內。
五月二十七日,林漢駕船到達鹿兒島,他的船剛在岸邊停靠,人也不上岸,就直接在船上和李華梅、喀秋莎進行三人合體。
李華梅的力量畢竟差漢娜太多,少了漢娜,林漢的虛化瞬移距離的最大半徑也只有七百米,但在這裡破壞已足夠。
直接在倉庫裡凝聚實體現身後,林漢發現他所在的這座倉庫裡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