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去雙眼並與敵人同歸於盡。在東亞的中國人一直視頭髮如生命。春秋時期(東周)曾子言: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可毀損。清時這一身體髮膚的倫理命題驗證到了極致:留髮不留頭。可見中國人對於頭髮的特殊觀念有些特別起源,“參孫”如此慘痛的“教訓”可能一直讓中國人視發如命。當然,中國人用的是另外一套孝道倫理來說明這個傳統: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參孫前後是以色列歷史慘淡的一個時期,當時比較強盛的是“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是一個海上民族,生活在地中海東岸南部沿海地區。
天啊,但人!(2)
參孫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1世紀。
這期間以色列族內還發生了一起大事,“便雅憫人”被其他以色列人追殺殆盡①,我認為他們也大部逃亡。
《聖經·士師記》20:41 以色列人又轉身回來,便雅憫人就甚驚慌,因為看見災難臨到自己了。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轉身往曠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後面追殺。……20:44 便雅憫人死了的有18000,都是勇士。其餘的人轉身向曠野逃跑,往臨門磬去,以色列在路上殺了他們5000人,如拾取麥穗一樣。追到基頓,又殺了他們2000人。
20:46 那日便雅憫死了的共有25000人,都是拿刀的勇士。只剩下600人,轉身向曠野逃跑……。以色列人又轉到便雅憫地,將各城的人和畜生,並一切所遇見的,大批用刀殺盡了,又放火燒了一切城邑。
以上的“曠野”在臨近紅海地區。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解釋上面的“600人”時說:“這些人若沒有逃脫,便雅憫支派就全遭消滅了。前往拉億的但人也是600人。”
衣索比亞地圖
。。
“但”與“周”的關係(1)
我最近看到的一條資訊是,衣索比亞的以色列“但人”是在參孫於公元前11世紀失勢時逃亡至紅海南端的。
最大的可能是,“但人”確實到過衣索比亞,後來所羅門的後代又在這裡立國也是事實。兩者並不衝突,只是誰掌權的問題。還有一個可能是,所羅門讓當時沒有居所的整個“但人”家族護衛他的兒子一起到衣索比亞去了。
最後聽到以色列人在衣索比亞的訊息是,大約上萬黑人分兩批在上個世紀末被以色列國從衣索比亞接走,即便是黑人他們也被認定為以色列人。
這裡似乎出現了一個小問題。假如我們承認猶太人之後在中國建立了“Jew”朝,則“但人”建立周朝似乎說不過去,因為嚴格意義上講“但人”不屬於“猶太人”,他們應該叫“以色列人”。但幸運的是,今天“猶太人”是所有“以色列人”的代稱,或許這個代稱是從3000年前就開始的,那麼這個小小的矛盾也就消失了。就是說,“但人”與所羅門的後人共同建立了周朝,並將這個朝代取名為“猶太人王朝”,不過在中國真正的統治者是“但人”家族,政治上很可能屬於“示巴王國”的附庸,因為這個家族繼承了“西伯”(也就是“示巴”)爵位。最初“但人”很可能相當於“總督”管理著一片方國,他們政治上與紅海的“薩巴王國”或“所羅門王國”息息相關,但同時也必須受到當地勢力強大的商朝的統治。秦始皇之前從來中國無“帝”(emperor)只有“王”(king),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否則,秦始皇就不會興師動眾地自命為“始皇帝”了。另外這還說明了秦始皇很清楚他之前的中國只是殖民地,而只有從他這裡中國才剪斷了與中東母國的臍帶。
張光直先生在《青銅揮麈》275頁這樣論述三代時期的王族發展:
在王族發展的某一個階段,會產生某種需要,得讓族中一位男子離開王都,到外地去建立新的城邑。他或許是王的手足,也可能是王的叔伯或堂表兄弟。大批人民會隨他出行,這或者為了減輕人口壓力,或者為了開墾新的土地,也可能是去戍守邊防。無論何種原因,他離別時都要帶走以下物事:(一)氏族的關係和徽號;(二)屬於一個或幾個氏族的數群宗族成員,他們既是農業、手工業勞動,也是兵士的來源;(三)對於新領地的管轄權;(四)標誌新政治單位的新名稱;(五)保證他同太宗的儀式聯絡得以延續,並作為他新獨立地位象徵的儀式符號和道具。他將在新領地中建立新的宇宙,最後還要把自己的牌位放進去,以作為新宗族創立者的標記。於是,一個新的支系開始繁衍。作為次一級的宗族,它必須對自己原來所屬的大宗表示歸順。它的政治地位和儀式地位也相應要低一等